四川省高校“党建工作品牌”
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
2022年6月
前 言
高公司党的建设工作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公司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为我们做好高公司党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高校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不断推动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进步和成效.但同时也存在有的高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够深入,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服务国家、省战略需求和经济
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2021年9月,省委教育工委开展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创建活动,组织动员136所高公司党委按照“有形象化的名称、有个性化的内涵、有全员化的争创、有制度化的推进、有显性化的成效”的“五个有”标准,积极创建主题内涵丰富、亮牌示范过硬、工作措施务实、辐射影响广泛的“党建工作品牌”.各高校共遴选推荐上报103个“党建工作品牌”.按照“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原则,择优确定了10个四川省高校
“党建工作品牌”.
希望各高校认真学习10个“党建工作品牌”,不断探索创新,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为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更大贡献.
1 成电担当
2 红满高原
电子科技大学党委(1)
西南民族大学党委(15)
4 兴农先锋
5 磐石强基
四川农业大学党委(46)成都理工大学党委(64)
8 红色火炬
9 川小音
成都体育公司党委(112)四川音乐公司党委(127)
成电担当电子科技大学党委
成 电 担 当
电子科技大学党委
电子科技大学是在急需打破西方对新中国科技封锁打压的重要关头,在周总理的亲自关心部署下,于1956年建立的新中国第
一所无线电大学.学校现有二级党委(党总支)31个,党支部480
余个,党员14800余人.一代代成电人心怀“国之大者”,怀揣科技报国豪情壮志,甘坐“冷板凳”、勇闯“无人区”,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实干诠释责任担当,赓续培育出“成电担当”党建工作品牌.
建立国防领航班,为军事电子领域持续输送国之栋梁
一、品牌内涵
“成电担当”党建工作品牌以“听党指挥、为国担责”为精神内核,以“政治领航、头雁领群、栋梁领英、科技领军”四项工程为抓手,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建强爱国奉献的干部人才队伍、
—1—
育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铸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责任担当,不断激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继承和发扬科学家精神,践行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积极助力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努力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主要做法
(一)实施政治领航工程,担当“管党治党、办学治校”政治责任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公司党建、科技工作等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教育引导党员赓续“听党指挥、为国担责”的红色基因.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董事长负责制,严格执行党委常委会和董事长办公会议事决策制度,出台公司党的政治建设实施方案,制定教工政治把关和师德考核评价工作指南,印发年度党建和思政工作要点,不断强化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实
施“书记项目”(详见案例一),深度建设20个“双带头人”工作室,
促进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实施“党建思政工作任务清单制”
(详见案例二),构建“3月抓计划制定-5月抓‘三分类三升级’-7月抓工作案例-10月抓支部书记论坛-12月抓述职考核”常态化工作机制,推动基层党建任务清单化、责任目标化、督促全程化.
(二)实施头雁领群工程,担当“建强爱国奉献的干部人才队伍”使命责任
坚持党管干部,实施干部队伍“思想素质提升工程”,出台干部
—2—
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监督管理等工作制度,加强实践锻炼,突出政治训练和政治历练.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比例
100%,其中19名国家级人才担任支部书记.坚持党管人才,成立书记、董事长任双组长的人才优先发展战略领导小组,将人才队伍建设列入党委重点研究事项.出台加强在中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实施意见,近3年共发展教职工党员84人,其中优秀青年教师党员29人.持续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增强科技报国的责任感使命感,勇担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重任.选优配强专职组织员队伍,为每个院系配备1-2名专职组织员,构建“岗前培训、日常培训、校外培训、调研实践、工作论坛”的培训体系,推行“七个一”工作法,不断提升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水平.
(三)实施栋梁领英工程,担当“育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根本任务
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
政课课程群建设,实施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升工程,启动“课程思政”公司产品改革专项计划,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实施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科研育人新工程教育计划等,建立国防领航班、华为致远班等人才特区,为军事电子领域持续输送国之栋梁.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迭代更新“思政工作体系台账”,建立包括员工教育大数据系
统、网络思政工作坊等在内的“精准思政”工作平台.开展“成电党
—3—
史故事汇”、“电子百年”等主题活动,开展“成电大师课”“专家大讲堂”等讲座论坛,传承老一辈成电人为党分忧、为国担责的光荣传统.持续打造成电先锋、马兰花计划等品牌活动,引领员工将爱国情、报国志化为强国、报国的实际行动.
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把支部建在科研团队上
(四)实施科技领军工程,担当“铸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时代
重任
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详见
案例三),强化团队建设、科学研究与国家战略目标对接,集中学校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学科链、创新链和人才链优势,建立3个科研先行示范区和10个先进技术研究中心.优化党支部设置,工科教师党支部100%建在科研团队上,推行在重大重点科研项目上建“战在前线”临时党支部,在核心攻关期建“集智攻坚”党小组,鼓励与华为等国家行业领军企业共行共建.启动党员“科研攀登行动”,
—4—
实施重大项目党员“揭榜挂帅”制,引导党员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国民经济一线、国防科技制高点,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硬核作用,学校科研经费“十三五”期间增长两倍,连续两次荣获十年一次国家多部委联合颁发的“突出贡献奖”.
三、工作成效
目前,“成电担当”党建工作品牌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辐射和示范作用,成飞、中电科等20多个国防重点单位与公司党组织开展联建共建活动,清华、浙大、同济等来校开展党建标杆共建活动.在党建工作品牌强大驱动下,“国之所需、吾志所向”,已成为一代代成电人追求的价值,2021届毕业生中,去往党政基层单位就业人数较2020年增长76%,近60%的研究生去往国家/国防重点单位,一大批立志爱国奉献的青年才俊持续汇聚,持续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贡献成电智慧和成电力量.
—5—
案例一
实 施“书 记 项 目”
聚焦基层党建工作的难点热点问题,大力实施“二级党组织书记引航项目”和“教工支部书记领航项目”(以下简称“书记项目”),在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过程中,促进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
书记例会分享党委书记引航项目
聚焦主题主线,在选题把控上出实招.坚持理论牵引,各级党组织书记聚焦加强政治建设,重点从提高基层党建质量、人才队伍
建设、“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等方面进行选题,阐明研究
—6—
方法、研究思路、预期目标等内容.“引航项目”注重探索如何将党的建设贯穿于本单位改革发展稳定全过程;“领航项目”重点探索在教学科研中党支部作用发挥等问题.通过群众提、自己找、集体议的方式,党组织书记直面亟需改进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研讨本单位的重点任务和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将问题变成课题,将课题变成项目.首批确立“二级党组织书记引航项目”32项,
“教工支部书记领航项目”180项.
聚焦责任落实,在项目推进上下实功.明确党组织书记为项目第一责任人,根据目标任务,列出“时间表”、排出“路线图”,全校
共确定“书记项目”具体举措600余项,确保项目推进目标明确、任务清晰.公司党委每季度召开“书记例会”,交流工作经验,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重大困难和问题.党委职能部门定期实地走访调研项目进展情况,掌握项目推进情况.二级党组织每月组织
“书记项目研讨会”,对照任务清单,细化工作举措,确保项目按时
保质顺利推进.设立30万党支部活力基金,建设30余个党员活动室,支持“书记项目”开展活动.把“书记项目”推动落实情况纳入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党组织年度党建评优的重要指标,将“书记项目”办成示范项目、牵引项目.
聚焦提质增效,在融合发展上出实效.在“书记项目”的牵引下,形成抓先进、抓示范与抓督促、抓后进并举,抓两头带中间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进一步强化了政治功能,提升了组织力,入选全
国“双创”“双百”等示范党组织和个人13个.开展了支部联建共
—7—
建、书记赛党课、读懂中国等特色活动,打造了“红心向党”、“党史
漫画展”、“成电微故事”等党建品牌,遴选出42个优秀案例汇编成
«电子科技大学基层党建工作典型案例».
支部书记领航项目———党史漫画展
各级党组织以“书记项目”破解党建和事业发展“两张皮”现象初见成效,党建引领和助推事业发展的能力水平持续提升,在统筹抓好基层党建、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中取得显著成绩.
—8—
案例二
实施“党建思政工作任务清单制”
公司党委坚持5年出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任务清单»,推动实现基层党建任务清单化、责任目标化和督促全程化,不断提升基层党建质量,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发展.
信息与通信工程公司党委专题部署落实任务清单工作台账
逐条对照,系统梳理、确保清单涵盖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公司党建、科技工作等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照«中国共产党普通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对照全国教育大会等会议精神,对照高公司党建工作重点任务等文件内容,逐条列出党委职能部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等13个板块114条重点任务,列出院系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院系党
—9—
建工作、师生支部建设、三全育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责任等7个板块63条重点任务,逐条设置重点观测指标,涵盖任务标准、业务标准、管理标准,并明确每项工作都有领导牵头、有部门承担、有时间期限.
逐块更新、动态调整,确保清单修订及时.成立党建思政工作任务清单制定工作小组,根据各单位工作领域划分板块,明确工作内容.每年年初,常态化启动任务清单修订工作,由各部门按照版块对照上一年度上级最新工作部署和重点工作等更新清单,并提交公司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统筹整体单元板块,形成年度工作任务清单,提交公司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后印发.每年根据实际及时动态更新清单,确保任务清单能最及时地体现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和会议文件精神.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任务清单(2022修订)
逐项推进,压实责任,确保清单落实落地.将任务清单推进落
—10—
实情况作为二级单位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支部
“三分类三升级”、评奖评优等工作的重要依据,纳入校领导工作调研、党委职能部门日常督导、校内巡察等重要环节,对落实过程进行动态评价,及时提醒督促执行不好的相关单位.年终全面组织开展总结验收工作,逐条逐项对照台账开展检查,听取各单位意见建议,分析清单执行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为清单修订完善提供重要参考.
党建思政工作任务清单制推行以来,逐步实现“清单化”管理、
“手册化”操作、“模板化”运行、“机制化”落实,成为党务工作队伍开展党建思政工作的宝典.
—11—
案例三
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集团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为最高追求,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的重大科技问题,尤其是电子信息领域“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积极助力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集团研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战略会议
弘扬爱国奉献,凝聚“一条心”.公司党委充分挖掘红色校史,
—12—
通过邀请老专家讲述成电党史故事,优秀员工分享行业跨越发展历程,举办“党在成电”等专题展览,开展“电子百年”等主题活动, 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赓续“听党指挥,为国担责”的红色基因,引领全校师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科技事业中来.全校教师勇担使命,涌现出一批青年科技骨干,主动请缨深入部队前线,解决真实复杂环境下的紧迫难题.
2021年科研经费较“十二五”末增长两倍,军事电子科研任务保持全国高校领先地位.
在重大项目攻关上建立“战在前线”临时党支部
发挥政治优势,布好“一盘棋”.公司党委强化团队建设、科学研究与国家战略目标和任务的对接,从力量组织、制度安排,激励措施,条件保障,考核评价等方面精准发力,集中学校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学科链、创新链和人才链优势,积极打造战略性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推进集成攻关大平台建设,谋划新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推动科研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战略若干意
—13—
见»为“纲”,以«重大任务绿色通道实施意见»等办法为“目”的“1+
8”政策体系.实施特色岗位制度,设置先进技术、医工交叉、产业技术等一系列特岗.落实“放管服”,探索以质量贡献为导向的
CQI科研评价体系.探索重点重大任务绿色通道等科研组织新模式,构建更加有利于产生原创性和突破性重大成果的学术体系.
发挥组织优势,拧成“一条绳”.优化党组织设置,依托教学科
研团队组建教师党支部,依托课题组和项目组组建党小组,教师党支部100%建在团队上,有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融入国家战略和学校事业发展.推动在国家重点重大项目上建立“战在前线”临时党支部,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期建立“集智攻坚”党小组,与华为等国家行业领军企业共行共建,着力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制胜优势.强化党员示范引领,启动党员“科研攀登行动”,实施重大项目党员“揭榜挂帅”制,引导广大党员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硬核作用,有力提升了装备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为装备的跨越式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4—
红满高原西南民族大学党委
红 满 高 原
西南民族大学党委
西南民族大学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民族院校之一,肩负着服务党和国家战略、服务祖国大西南现代化建设的办学使命.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党组织224个,党员5659名.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教育方针,矢志不渝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培育创建出
“红满高原”党建工作品牌.
“格桑花”研究生支教团组织员工开展“重走红军长征路”主题活动
一、品牌内涵
西南民族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5—
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实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决策部署,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格桑花”研究生支教团为服务载体,深入民族地区大力实施扶志、扶心、扶智“三扶”工程,让鲜红的党旗始终在雪域高原一线高高飘扬.
二、主要做法
(一)紧扣一条主线,增强政治引领和思想淬炼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政治引领为重点,公司党委指导支教团“就地取材”,深入挖掘所服务地区的红色文化及传统文化资源,依托班会、主题团日等载体,讲好党史和红色故事,坚定支教地各族学子一心向党的决心.邀请专家讲授«中华民族精神»«民族团结教育»等课程,组织重走红军长征路,重温入党、入团誓词等活动,讲清楚“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讲清楚习近平总书记“多元一体”民族观的深邃内涵和历史意义,引导各族学子树立正确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激发爱党爱国热情,坚定向党看齐的信念决心.支教团组
织成立42名研究生党员组成的“爱我中华同心筑梦”研究生宣讲团(详见案例一),围绕党的理论、党的历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进四川多地宣讲50余场次,覆盖4000余名员工,满意率达到100%.
(二)严把一项标准,守好成员选拔政治关口
公司党委始终把“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素质过硬”作为支教团
—16—
成员选拔的“第一标准”,成立选拔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支教团管理办法,形成系统的选拔体系.按照“个人自荐—团组织推荐—党支部把关—公司党委审核—公司党委确定”流程,由团支部、党支部对拟推荐对象政治立场、理想信念、道德修养等进行重点把关,提出明确意见,真正把政治强、业务精、情怀深的员工选进来,每轮选
拔淘汰率达到40%左右.指导支教团成立临时党支部,对成员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完善“选拔—培养—发挥作用”全培养链条,重点考察在重要任务、重大项目中的具体表现,重点考察在急难险重、矛盾突出中的现实表现.
“格桑花”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与红原中学员工进行学习讨论
(三)推进一项工程,用心用情服务乡村振兴
推动支教团实施扶志、扶心、扶智“三扶”工程,通过班会、主题团课、走访困难员工家庭等形式,鼓励高原学子树立“走出牧区、上
—17—
好大学”的目标,让更多牧区家庭和孩子“一人成才、全家致富”,一大批优秀员工被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西南民族大学等学校录取.联合多家爱心企业,为红原县建立2间“唯心愿”计算机实验室,设立40万元“格桑花”助学金,帮助红原县孤儿20余名、品学兼优的中小员工100余名.发起“暖冬行动”,7年累计捐赠物资及助学金达500余万元,受益员工2000余人次,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
(四)传承一项使命,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支教团组织成立“小石榴”校园宣讲团,面向学校宣讲“仁爱”
“诚信”等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详见案例二),进一步引导各族学子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推动者.利用国旗下的讲话、思政课、读书活动课等开展“七一”献词诵读、传统文化故事“微宣讲”等.积极探索“师生点单— 志愿者接单”模式,联合学校民汉双语志愿服务团搭建“小石榴”直播间(详见案例三),利用互联网开展经典诗词、国画、书法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进一步引导各族学子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推动者,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念.
(五)贡献一份力量,彰显党员责任担当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支教团充分发挥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号召支部党员走在前、作表率,开展“情暖高原助力防疫”“彩 虹计划”等系列线上支教活动.发起爱心募捐,为红原县中学捐赠
—18—
防疫物资.聚焦道孚县医护人员家庭“一老一小”,开展“手拉手”专项服务,进行情感陪伴、学业帮扶、感恩教育.为抗疫前线提供力所能及帮助的同时,守好疫情防控“大后方”,青年党员用责任和担当,诠释“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深刻内涵,为筑牢疫情防线积极贡献力量.
(六)坚定一个信念,积极服务民族地区繁荣发展
支教团积极打造科普“第二课堂”,与学校员工一同组成科普实践团,调研畜牧业创新探索和惠民成果.发起“畜牧缘民族情———民族地区畜牧业发展状况调研百人行”活动,开展双语科普活动.用接力“情系藏娃”志愿活动方式,通过“爱心超市”“爱心赞助”“爱心募捐”和“公益晚会”筹款23372元,资助“十二个孩子的阿爸———泽仁邓珠”.为196名儿童联系到一对一资助,总金额达
15万元.党支部成员走出课堂、走进高原、走向社会,在服务民族
地区繁荣发展中彰显青年党员担当.
三、工作成效
西南民族大学以抓好“格桑花”研究生支教团为小切口,将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服务社会充分融合,7年来,累计组织上千名学校学子深入一线服务高原各族学子12万余人次.通过一项支教行动,生动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培养各民族优秀人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党和国家战略,服务祖国大西南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
案例一
“爱我中华 同心筑梦”研究生宣讲团
2020年,以“格桑花”研究生支教团为班底,西南民族大学党委组织42名优秀在校研究生党员成立“爱我中华 同心筑梦”研究生宣讲团.2年来,宣讲团走进四川多地积极开展党的理论政策、党的历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主题宣讲,取得良好的效果.
研究生宣讲团在红原中学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规模化联动.宣讲团与西北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高校
—20—
联动,打造跨校讲师团,第一时间学习宣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汇编学习资料.以互动式、规模化、下沉式形式,走进西南石油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等高校员工党支部、研究生科研小组、员工会(研究生会)、员工社团、班级、团支部开展“牢记嘱托,奋进担当”等系列主题线上线下宣讲.截至目前,累计开展不同规模专题宣讲50余场次,覆盖高公司党团员4000余人.
研究生宣讲团在战旗村调研
创新化运行.宣讲团在校园覆盖式宣讲基础上,探索社区结对宣讲,深入战旗村群众生活广场、村民家中、田间地头、商店等,同村民聊家常、干农活,以访谈的形式了解新时代农村建设情况.以“我和民族团结的故事”为主题,团队成员讲述自己从民族地区走出来的切身感受,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引导大家做自觉维护民族
团结的实践者.同时,宣讲团建立“宣传政策+ 助力发展”活动模
—21—
式,在四川凉山等地试点设立“梦想接力棒”奖助学金、开展1+1志愿帮扶,发放助学金100余万元.
品牌化建设.宣讲团代表积极参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民主会客厅”节目录制,向全球观众分享了中国青年在脱贫攻坚中的奋斗故事,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中国扶贫道路上的民主关怀,详细介绍团队以“三扶”教育工程服务模式为核心的工作机制,向各国青年充分展现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在雪域高原挥洒青春汗水的奋斗面貌.
西南民族大学“爱我中华 同心筑梦”研究生宣讲团引导广大青年党员用实际行动充分展现新时代青年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推动者的奋斗姿态,为服务党和国家战略、服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服务祖国大西南现代化建设积极贡献力量.
—22—
案例二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格桑花”研究生支教团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引导各族学子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推动者,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念.
“格桑花”研究生支教团文化“云”课堂活动
融入课堂教学.支教团立足传统,聚焦经典,依托融合创新的教学理念,采用“线上+线下”模式,即:邀请专家线上讲授«中华民
族精神»等课程、线下进行课堂教学和微讲座相结合的方式,引导
—23—
员工树立正确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使“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根植员工心灵,融入员工血液.针对“如何将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定期进行集体备课研讨,力求让员工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
打造“第二课堂”.支教团积极组织员工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员工学习生活各方面、 全过程.通过开展“百年芳华映初心,笔墨丹青颂党恩”硬笔书法大赛、经典诗词诵写讲、围棋课堂交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兴趣课堂等活动,让员工在观摩交流汉字,畅谈诗词小说、歌舞曲赋,体验围棋魅力的同时,感受“仁爱”“诚信”等传统文化精神,从千年文化和百年党史中获得丰润滋养,坚定文化自信.
“格桑花”研究生支教团在红原中学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兴趣课堂
内外双向联动.支教团联合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在红原县中
—24—
学开展“青春守护 共享金沙”文化“云”课堂活动,从“金沙整体考古情况”“远古生活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古蜀金沙人的精神世界”三方面带领员工进行线上博物馆直播参观,直播后进行文物模型制作手工体验.同时,组织支教地员工担任博物馆“小小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融合员工的学习成长感受.通过双向互动,让员工充分感受古金沙人的智慧勇敢和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经典魅力,在提升员工人文素质的过程中引导员工坚定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怀,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支教团在实践中带领员工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新时
代中华文化故事,不断增强各族员工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先行者、实践者、推动者.
—25—
案例三
“小 石 榴”直 播 间
“格桑花”研究生支教团联合学校民汉双语志愿服务团搭建
“小石榴”直播间,利用互联网在支教地开展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活动.
“小石榴”直播间开展线上直播讲座、推出系列线上微课
架起民族团结“同心桥”.积极探索“师生点单—志愿者接单”模式,通过员工线下“点单”,了解到员工对规范拼音拼读等的需求后,确定利用互联网赋能普通话教学的思路,通过开展线上直播讲座、推出系列线上微课、同员工进行连麦交流互动等生动的新媒体
教学方式,夯实员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在校期间
—26—
我很少接触外面的世界,8-10分钟时长的‘微课堂’让我能够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跟诵一段红色故事,参观一个革命圣地,感受一种文化魅力.”这是红原县中学员工金瑞的真实感受.
传播思政教育“好声音”.疫情期间,支教团成员依托“小石榴”直播间,鼓励员工积极在直播间进行线上讨论和学习. 成立
“小石榴”校园宣讲团,构建起“一团两队”宣讲组织体系,共选拔出
12名宣讲团成员.利用国旗下讲话、思政课、读书活动课等载体,开展“七一”献词诵读活动、红色故事“微宣讲”,着力打造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的“思想扶心”工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员工心灵深处.
“格桑花”研究生支教团组织员工开展手抄报活动
共绘文化认同“百年梦”.支教团组织支教地员工利用在“小石榴”直播间的所学所悟,开展“规范字书爱国情,手抄报绘百年
—27—
路”等系列线下活动,引导员工用心用情绘出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结合“小石榴”直播间建设成果,通过设计发放问卷、访谈等方式,聚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状况、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等,针对当地青少年和青壮年劳动力两类群体开展调查,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扎实的基础资料,用实际行动共谱乡村振兴“奋进曲”.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然要求.支教团积极弘扬爱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以奋斗赓续红色血脉,用青春注脚时代诗篇,为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贡献了青春力量.
—28—
翼心向党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公司党委
翼 心 向 党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公司党委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简称“中飞院”)是中国民用航空局和四川省共建高校.学院地跨川、豫两省五市,是全球飞行训练规模最大、能力最强、质量最优的民航高校,在校师生规模3万余名.学校现有基层党组织348个,党员5461名.近年来,学校聚焦新时代高公司党建,结合飞行基因元素,培育创建出“翼心向党”品牌.
培养中国自己的民航飞行员
—29—
一、品牌内涵
“翼心向党”,“翼”从羽,代表飞的意思,音通“一”,体现以“飞”为主,凸显飞行主业,寓意耕耘祖国蓝天事业始终如一、持续专一的不懈追求.翼心向党,根植于“红色飞院”“英雄飞院”的历史积淀,根植于一代代中飞院人奉献祖国蓝天的薪火传承,是扎根中国大地,培养中国自己的民航飞行员的生动诠释.
二、主要做法
(一)把好方向———飞得正
公司始终牢记人民军队忠于党的政治本色,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管党治党、办学治校全过程,坚持党委领导下的董事长负责制,落实好“第一议题”制度,建立党建“四责协同”机制(详见案例一),抓好党建“三级述职”,不断提升“党委领导、董事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内部治理能力.深挖精炼用好各类红色资源,开展红色办学文化、“民航精神”等红色文化内涵价值研究,创建“明德笃行”思政大讲堂,精心编纂«薪火相传»校史专著,着力“翼”文化建设(详见案例二),打造“翔、乘、云、扬”系列特色子文化,浓厚红色文化氛围.贯穿“人民送我学飞行,我学飞行为人民”的办学宗旨,落实思政辅导员和飞行教员与飞行员工“同吃、同住、同训练”,
严格执行“晨训+队列+集合+内务”特色操行管理制度,凝练孕育“帮思想,教技术,带作风”的“九字经”教风,涵养员工守正敦行的精神特质.坚持“把支部建在员工队上”(详见案例三),打造“一
公寓、一中队、一支部、一面旗”,飞行员工发展党员数占全校发展
—30—
党员数的50%,提交入党申请书飞行员工占比95%以上,始终把忠诚镌刻在祖国蓝天上.成立“飞翼”“心翼”辅导员工作室(详见案例四),完善员工会、社团联合会等员工组织建设,推动党团建设同规划、同实施、同考核、同表彰的“四同”机制.
公司首任董事长、政委任命书
(二)精练本领———飞得高
瞄准世界一流飞行大学定位,深化拓展“学校+地方+基地”合作共建,构建贯通祖国南北的训练网络.聚焦世界一流人才培 养,首创航线运输驾驶员整体课程和全球领先的“初、中、高”三机型训练体系,实现“从零起点培训的飞行员直接上大型运输机副驾驶”的全过程人才培养目标,成功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航线运输
飞行员培养道路.成立全国首个民航监察员培训学院,开发飞行人员训练监控评价系统,开展基于核心胜任能力的飞行训练研究实践,初步建成支撑有力、协同高效、开放创新的中国特色飞行训
练模式,年飞行训练量稳居全国通用航空飞行总量的1/3,为世界民航飞行员培训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标准、中国方案.牢固树立安
—31—
全理念,建立“日讲评、周总结、月评比”制度,建成“蓝天大讲堂”
“员工面对面”等特色育人品牌,筑就作风底板,练硬雏鹰之翼.抓实航空安全教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为内核,压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监管,在全球通航领域率先开发SD卡数据分析系统,确保400余架在训飞机全天候飞行安全,实现连续安全飞行2216万小时,创造并保持全球通航安全最佳纪录.
(三)正道明德———飞得远
发挥科研党小组、党员专家团队优势作用,参与编制民航中长
期科技发展规划,推动解决“卡脖子”问题,突破西方民机防火技术垄断,深度参与国产民机ARJ21和C919研发,为北斗导航技术在民航应用提供实验平台.全面培养急缺民航试飞员和试飞工程师,填补国家民机试飞领域人才培养空白.服务地方发展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全力参与航空运输生产和通航飞行保障等重大任务,全力参与推动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推动四川通航产业技
术创新联盟成立及运行,加快四川通航产业发展.立足西南高原地区,高标准建设高高原航空医学研究中心,打造世界一流民航科研创新高地.积极参与国际民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选派教师赴国际民航组织任职,完成全球机场地理数据系统和碳排放计算设计等国际民航组织项目,组织实施“澜湄合作”援外培训项目,为老挝、马里等国家培养数百名飞行员,为东盟、非洲等“一带
一路”沿线国家培养多领域民航人才,不断提高中国民航国际话语
—32—
权、影响力.
三、工作成效
作为民航飞行员培养的主力军、主阵地、主渠道,“中飞院”以蓝天为教室,把跑道当黑板,突出党建引领,办学成效突出.66年来,累计培养了近20万名各类民航专业人才,中国民航70%的飞行员、80%的机长、90%的功勋飞行员和100%的特级飞行员从这里走出,被誉为中国民航飞行员的“摇篮”.涌现出国产大飞机
ARJ21首席试飞机组、“中国民航英雄机组”成员等先进典型,«光明日报»评价“一所大学支撑起一个行业”,«人民日报»赞誉“飞得正、飞得高、飞得远”.
—33—
案例一
党建“四责协同”机制
为切实加强党建工作,中飞院积极探索建立党建“四责协同”机制,即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协作联动、同向发力的工作机制,形成良好工作格局,取得积极党建成效.主要做法:
公司第十四次党代会
推动问题清单化解决.建立健全重要会议“第一议题”制度,党委书记带领班子成员带头学,每年专题研讨党建问题至少10
次,推动四个责任主体干好份内之事、共担管党之责.党委书记带
—34—
头、班子成员跟进,每年开展1-2 项所辖领域突出问题和党建责任问题调研.近年来,先后2次修订完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实施办法,明确了47项责任清单、8个方面负面清单,每年组织召开1次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2次党建工作“双创”会、3次党风廉政形势分析会,厘清了任务清单、列明了问题清单,实现了
党建职责任务明晰化.
推动责任跟踪化落实.健全“党委书记向上述、二级党委书记 学院述、支部书记基层述”的三级述职评议机制,制定出台二级党委书记、支部书记抓党建重点任务备案制、抓党建述职评议指标体
系,两年来各级党组织开展述职评议600余人次.加强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评价工作,严格领导干部讲党课、过双重组织生活、联系支部、员工、专家、统战人士等落实情况报告,党委、派驻纪检组严督各级党委班子成员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情况评价.制定«巡视巡察整改落实情况监督工作实施办法»,采取“党委书记点题、分管领导领题、责任单位落实、纪委监督推动”方式,压实整
改联动四方责任,就巡视巡察整改监督调研情况,形成专题报告供公司党委研究决策.
实施监督常态化管理.修订全面从严治党约谈办法,建立健
全党委书记、经理、纪委书记、班子其他成员分类重点约谈提醒机制,明确约谈8种情形、7项工作流程,采取“点一点、谈一谈、帮一帮”方式,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小.派驻纪检组制定出台纪律检查建议书制度,针对信访反映、执纪发现、巡察反馈的党建问
—35—
题风险向有关单位发出书面廉政提示.创新落实廉情专报、情况
通报和主责提示制度机制,编印«清风中飞院»27期,紧扣关键时间、关键节点发出廉政短信.
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
通过贯彻落实党建工作“四责协同”机制,坚定了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进一步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同向发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36—
案例二
“翼”文 化 建 设
中飞院发挥文化建设在思政育人工作中的作用,培育淬炼以
“翼”为代表的特色文化品牌,并衍生出一系列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对师生学习生活、成长成才产生重要的导向作用.
航空报国校园文化
锻造青年报国心.以文献梳理、课题研究、口述史整理等方式,面对青年学子逐梦蓝天筑梦民航的渴望,以“翼心向党”党建品牌为根,培育淬炼“翼文化”,寓意中飞院学子在任何时候任何阶段
都要“飞得正、飞得高、飞得远”.以提升青年爱国主义思想引领为
—37—
重点,全过程实施“青马工程”“薪火工程”,构建“大思政”理念下
“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考核、同步表彰”的党团建设机制.成立“飞翼”辅导员工作室,发挥共青团“连心桥”“红纽带”作用,开展党史知识竞赛、心理咨询、主题教育等爱党爱国活动,为党组织输送对党忠诚的优秀青年.
托举青年凌云志.成立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和专家指导委员会,制定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挖掘提炼“中飞院”文化“密码”.三年来,累计投入专项经费860余万元,提档升级校史陈列馆和分院校史馆建设等文化项目.计划投资17亿元用于天府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为青年学子营造更好文化氛围.衍生培育“翔、云、乘、扬”等特色精品文化,丰富“第二课堂”,组建“爱飞乐队”“模拟飞行俱乐部”等特色青年社团,放飞青年圆梦蓝天的青春理想.建立“翼想天开”新媒体工作室,打造官微、官博、抖音、“蓝天之声”广播站等媒体矩阵.将思政工作与网络工作深度融合,开展“最帅飞型”线上品牌团学活动,实现团学活动线上、线下同步互动、无缝对接;开展“团组织风采”大赛,展现共青团能量与活力;实施主题团日活动评选机制,提升青年活动的品牌效应和参与度.
领航青年服务情.建成“蓝天大讲堂”“名师大讲堂”“家长大讲堂”“员工面对面”等特色“薪火传承”品牌活动,邀请优秀员工、 行业精英、热心家长到校开展讲学活动,传递责任担当、感恩伟大祖国,强化了校企、校社、家校多方联动.开展“社区敬老”“民航知
识进校园”“绿手指公益劳动”品牌志愿服务.开展爱心义卖、爱心
—38—
义演、爱心支教等志愿服务活动.携手凉山州越西县打造“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基地.成立创新创业青年团队,举办老员工创新创业年会、双创论坛等青年学术活动.深化志愿服务网络管理系统应用,推行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共发布750余项活动信息,超44000人次参与志愿服务.
青年红色主题教育
中飞院通过“翼”文化示范带动,引导基层党团组织结合自身实际和行业特色,精心打造“翔”“乘”“云”“扬”等特色文化品牌,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以特色文化土壤滋养红色基因,培育青年英才.
—39—
案例三
把支部建在员工队上
中飞院脱胎于人民空军,66载办学历程中,坚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继承人民军队“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形成了“支部建在队上”的工作方法,在员工管理方面做到“5个随时”.
员工中队党支部青年党员风采
随时关注思想动态.理顺“校-院-队-班”4级管理层级,建立“公司党委-公司党委-员工大队党总支-员工中队党支部
-员工年级党小组”5级组织体系,按照“一公寓、一中队、一支部、
一面旗”模式设立员工中队党支部,党支部辅导员与员工“同吃、同
—40—
住、同劳动”,做到“5个必谈”:停飞必谈、成绩滑坡必谈、状态不佳必谈、违纪违规必谈、流转训练必谈,动态掌握思想状况.设计员工操行记录卡,将员工日常行为表现进行量化打分,实现全程管理动态监督.
随时关注心理行为.构建了“老员工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
心(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站(学院)-心翼辅导员工作室(中队)-心理委员(班级)”心理辅导工作体系,实现老员工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全覆盖.员工中队党支部建立了特质员工信息库,组织具有心理咨询师执业资质的教师对有不良苗头倾向的员工进行追踪和行
为干预.针对不同类型停飞员工,逐一开展专项心理疏导工作.
随时关注学业成长.员工中队党支部建立了学业预警机制,及时将学业情况通报员工本人和家长;每学期期末考试前开办专题学习班,邀请任课教师对薄弱知识点和常见难题进行辅导;期末考试后开展学业成绩分析,从班级、科目、个人等不同维度分析员工期末考试情况,对成绩后进员工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
随时加强社会联系.员工中队党支部根据员工学习生活特点,实施“薪火相传”工程,邀请老党员、老教授、老员工给新生开展系列入学教育.举办“机长大讲堂”活动,邀请学校飞行教员、优秀毕业生员工、英雄机长等为员工开展专题讲座.开展了“民航知识进社区”活动,组织员工前往社区开展民航知识科普工作.指导员工参加老员工暑期社会实践、老员工创新创业、老员工支教、大学
生志愿者服务等活动,积极融入社会.
—41—
员工中队党支部书记(左二)飞行讲评
随时关心员工生活.从新生入校到毕业离校,员工中队党支部除开展常规的奖、勤、助、贷、心理健康咨询、文体活动、宿舍管理、学籍管理、教务管理等工作外,还协助相关职能部门开展飞行员工背景调查、办证体检、执照考试、分院转训、办理毕业等一系列工作,基本涵盖了员工在校期间的各类需求.
—42—
案例四
“飞翼”“心翼”辅导员工作室
为发挥高校辅导员“智囊团”作用,聚合“大思政”育人力量,中飞院于2017年分别成立“飞翼”和“心翼”辅导员工作室,搭建集教育管理、服务育人于一体的特色平台.
“机长大讲堂”活动启动仪式
“双翼”注新力.“飞翼”辅导员工作室主要负责老员工思政教育方向的项目研究、网络思政教育与成果推广和团学活动策划等工作.“心翼”辅导员工作室主要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入学适应教育、心理知识普及、心理危机预防等工作.“飞翼”和“心翼”辅导员工作室成员由员工辅导员、机关干部、中青年教师组成,专家顾问
4名,成员18名.工作室下设工作小组,小组组员以联络员的身
—43—
份覆盖到每一个员工班级,设身处地的调研收集员工学习、生活、心理、思想动态,每月定期开展工作例会,以“三级会议”暨“每周小组会、每月成员会、每学期大会”的方式,广泛收集分析议题、研究服务方向、落实服务任务,有效提高了工作室育人的精准性和责任落实的贯通性.
“头雁”显活力.工作室发挥头雁效应,先后组建了老员工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站、“翼言翼语”网络公众平台,建立起值班制度、议题决策制度、责任分工制度等工作运行机制.工作室积极发挥团队力量,助力学院成功申报四川省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作为实践育人活动策划的“智囊团”,先后策划并设立“乡村振兴”实践基地、航空知识科普实践基地.依托飞行老员工创新创业基地,开设“机器人创新设计”培训课程,建立“蓝天众
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形成“课-赛-项-创”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员工活动“翼”品牌,成立员工大队新媒体工作室和员工党员服务工作站等.近两年,团队成员负责了14项竞赛培训和组织工作,全校员工有近3000人次参赛.
服务添动力.以“心翼”辅导员工作室为依托,建立学院心理
健康教育工作站及特质员工谈心谈话工作机制,完善了特质员工预警防控体系.将资助育人思想渗透到员工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资助促学风,以资助促作风.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理念,组建飞行员工纪律作风纠察队,严格执行飞行员工一
日生活制度,增强育人实效.成立3个“帮扶小组”,实施了对学业
—44—
困难员工的精准帮扶,工作室教师们通过课外义务辅导的方式,开通服务员工的QQ群和微信群,及时解答同学们遇到的学业问题,近两年线上线下答疑共计约1850余次,员工平均成绩提高率达8%.
航空知识进社区
通过“飞翼”“心翼”辅导员工作室的建立运营,搭建起师生交流联系的桥梁,凝聚起广大师生共谋发展、共同进步的向心力,增强了育人成效和育人影响,提高了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45—
兴 农 先 锋
四川农业大学党委
四川农业大学是一所以生物科技为特色,农业科技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党组织455个,党员8964名.近年来,学校立足“在农言农”的鲜明特征,突出“兴农强农”的目标任务,强化“先锋引领”的功能定位,创建出“兴农先锋”党建工作品牌.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为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授牌
—46—
兴农先锋四川农业大学党委
一、品牌内涵
“兴农先锋”党建工作品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依托学校特色优势,以爱农情为底色、兴农志为本色、强农行为成色,全面推进党支部建设三年行动,实施书记党建创新、“双带头人”培育、支部对标竞进、党员先锋引领“四大计划”,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治蜀兴川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
二、主要做法
(一)承“兴农报国”鸿志,争当精神传承先锋
将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作为各级党组织会议的第一议题、各类课程和教育培训的第一内容,开设«大国三农»«校史文化与“川农大精神”»等思政金课,精心挖掘百年党史中川农大人报国基因,从江竹筠等革命英烈到杨开渠、杨允奎、杨凤、周开达、颜济、荣廷昭等“四川百年百杰科学家”,接续传承一代代川农人的爱国心、报国
志.多措并举,充分发挥校本文化资源优势,弘扬116年办学历程积淀形成的“川农大精神”,精心打造原创话剧«顽石»、舞台剧«觉醒四川»、音乐舞蹈史诗«百年辉煌»等一批原创文化作品,构建“兴农报国”红色课堂(详见案例一).强化党建工作阵地建设,精心打造一校三区校史馆和院(所)党建走廊,凸显学校悠久历史、红色基因、办学成效,实现校本文化资源化、立体化.
(二)筑“农技策源”高地,争当科技创新先锋
以建设农业科技创新高地为目标,以专业建设支持计划和学
—47—
科建设双支计划为引擎,聚力推动“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
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林草学院等创新平台发展,先后建成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18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构筑农技策源创新矩阵.压实院所党委任期目标责任,围绕“双一流”建设同题共答.推动党支部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详见案例二)终端见效,充分发挥“基层细胞”功能,形成团结协作、风清气正的健康学术生态.紧扣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战略,靶向聚焦生物育种、畜禽水产健康养殖、智慧农业与智能农机装备等重点领域,下好原始创新“先手棋”,解决好现代农业“卡脖子”问题,致力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
—48
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于立军来校调研党建工作
—
(三)播“惠农富农”种子,争当乡村振兴先锋
探索党支部+团队+党员“集成化、一站式”服务乡村振兴模式(详见案例三),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推动服务方式由分散向集约、由独立向联合、由个体向整体转变,建设高公司党建工作“样板间”.实施服务乡村振兴“十百千万”工程(选择10个重点产业和
10个重点区域,建设服务乡村振兴产学研融合创新“川农样本”;
组建100支教授牵头、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科技服务团,建设“乡村振兴百村示范工程”;组织1000支研究生参与的科技服务队,推进产教融合与科教结合,打造一批“科创农庄”,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1000项以上;培训乡村振兴各类人才10000人次以上.)引导广大师生党员胸怀“国之大者”“省之大计”,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带进百姓家.以88个贫困县和5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为重点,深度实施技术、人才、智力“三帮扶”,推行
“四点一线”做法(详见案例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四)育“知农爱农”新人,争当立德树人先锋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着力培养有“三农”情怀、有健全人格、有国际视野、有创新精神,堪当时代重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师德师风建设全过程,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引导广大教师当好经师人师.注重朋辈引领,强化
党员教师育人职责和员工党员模范作用发挥,开展以教书育人、科
—49—
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示范岗和知农爱农新人为主要内容的
“四岗一人”先锋岗遴选,构建教学相长、师生互促的人才培养高地.不断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坚持“五育”并举,深入推进名师金课、科教协同、实践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建设.注重发挥“青马学院”培养员工骨干作用,强化党团育人链条贯通衔接.单列方案,针对性加强承担的乡村振兴急需紧缺专业(林学)定向培养员工政治引领和政治训练,为乡村振兴重点区域输送学得好、回得去、用得上的本土急需人才.
三、工作成效
公司党委通过创建“兴农先锋”党建工作品牌把党的建设工作贯穿管党治校全过程全方位,实现抓党建有力度,谋发展有深度,推动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互促互融,为学校进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5个学科ESI进入世界前1%,提供了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50—
案例一
办好“兴农报国”红色课堂
四川农业大学以新时代践行“川农大精神”为主线,以校本文化为基,以阵地建设为核,以人才队伍为要,以活动载体为形,办好红色课堂,厚植“兴农报国”土壤.
音乐舞蹈史诗«百年辉煌»剧照
以校本文化为基,挖掘“兴农报国”基因.从考究历史档案、参考文献古籍入手,科学研究、精准索迹,不断挖掘川农大红色校本文化.从江竹筠、王右木等革命英烈,杨开渠、杨允奎、杨凤、周开达、颜济、荣廷昭等6位入选“四川百年百杰科学家”的先进事迹中,探寻“川农大精神”中的“兴农报国”基因组,从源头寻找川农大人116年办学历史中的爱国心、报国志.
—51—
以阵地建设为核,厚植“兴农报国”土壤.以支部为基层细胞,要求全校各党团支部充分利用组织生活、政治学习、党团日活动、专题学习、个人自学等形式,深入学习校本红色文化,悟透“川农大精神”的实质和内涵.把“川农大精神”融入育人工作体系,重点打造“一馆、一廊、一展览、一话剧、一艺演”,推动校园文化价值实现和校本文化弘扬协同共进.精心建设“一校三区”校史馆和院(所)党建走廊,开展“百年党史中的川农人”展览,讲好员工故事,创作展演校史舞台剧«觉醒四川»,打造音乐舞蹈史诗«百年辉煌»,教育引导师生胸怀“国之大者”,弘扬“川农大精神”.
精心设计建设的校史展览馆一隅
以人才队伍为要,讲述“兴农报国”故事.9位校领导走进课
—52—
堂,齐上«大国三农»思政金课,举办以“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为主题的第五届“老员工讲思政课”评选展示活动.邀请校内外专家做«红色档案中的“川农大精神”»«校史川农大精神再探究»«“川农大精神”永放光芒»等“川农大精神”大讲堂讲座.实施精品党史和校史课程支持计划,鼓励党组织书记、辅导员、专职团干老师、青马学员等走上讲台、深入基层讲党史校史主题党团课,打造出«百年青春心向党»等精品党团课,覆盖师生两万余人次.
以活动载体为形,弘扬“兴农报国”精神.以推文、短视频等形
式在微信、抖音、B站等新媒体平台推出党史新媒体产品.以“爱国融”卡通熊猫形象为载体,借漫画表现形式讲述党史故事,录制
«青春向党»等快闪,原创«宣言»«日照金山»等红色歌曲,推出«唱支山歌给党听»«红韵回响»«红色摇滚»等红色艺术专场10余场,线上线下覆盖师生超30万.开展红色专项党史研学实践活动,依托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老员工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实践活动,组织同学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感受党的红色精神伟力.
—53—
案例二
启动实施党支部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着眼于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提升,公司党委启动实施党支部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推进党支部全面达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与循环利用科研团队党支部实地调研
目标聚焦,明确“干什么”.坚持问题导向,计划通过三年持续努力,在实现党支部全面达标和巩固提升的基础上,力争培育创建多个样板支部,选树表彰一批“两优一先”和“双带头人”,凝练形成
—54—
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特色鲜明的党建工作品牌,打造创新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支部工作法”.通过“以创代建”,培育一批建设成效显著、示范带动力强的支部和示范岗位,形成“头雁”效应.主体聚焦,明确“针对谁”.树立起“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
鲜明导向,确定起党支部建设三年行动路线图,抓实基层打牢基础,有效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切实把支部建成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师生、宣传师生、凝聚师生、服务师生的主阵地.将党支部按照教学科研单位、管理服务部门、离退休教职工、研究生、本科生等不同类别进行区分,实现党支部建设质量提升同题共答.
园艺系教工支部在凉山州雷波县拉巴村指导茵红李种植
方法聚焦,明确“怎么办”.坚持目标导向,逐年确定工作重点,第一年以标准化为主题,以“做没做”为问题导向,突出支部基
—55—
本要素建设,以支部设置到位、工作机制到位、组织生活到位、支委配备到位为基本标准.第二年以高质量为主线,以“好不好”为目标导向,突出内涵功能发展,以班子建设好、党员队伍好、组织生活好、制度执行好、作用发挥好为基本标准.第三年以先进性为主调,在创建“五好”支部的基础上,以“优不优”为效果导向,突出支部战斗有力、书记引领有力、党员带动有力、活动凝聚有力、方法推动有力的标准,不断探索总结与业务相融合、与特质相契合、与目标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2021年启动党支部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实现了党支部建设要素规范,教工党支部“双带头人”100%全覆盖,9个党支部先后入选部省级样板党支部或“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形成了一大批立得住、可推广的党支部工作法.
—56—
案例三
“集成化、一站式”服务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增收是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现在贫困群众吃穿不愁,农业产业要注重长期培育和发展,防止急功近利”.四川农业大学大力弘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坚持党建引领,多维度、全环节科技赋能助力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
公司党委书记庄天慧(前排右二)赴雷波县唐家山村调研蔬菜产业发展
坚持党建引领,构建“党小组+团队+党员”服务架构.把支部、党小组建在科技服务团、科创农庄、科技小院、博士工作站上,党员师生积极投身扶贫攻坚一线,结合专业优势,发挥党员先锋模
—57—
范作用,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在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技术和产业服务过程中,不断发挥农业学科、人才、科技和平台优势,探索出党建框架下的服务体系.
创新扶贫模式,构建长效科技服务机制.制定«2015-2020科技扶贫工作方案»和«深度贫困县科技扶贫总体方案»,探索建立了以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为主体的新型农村科技综合服务体系,全面组织、协调与实施“科教兴农”,使社会服务工作由过去分散化实施,打局部战,转换成现在的集团化推进,打整体战.搭建多元化社会服务平台,建立了“科技小院”“专家大院”等多模式农技推广
模式.创新形成“政府+ 专家团队+基地+农户”、科技园区示范带动、“专家大院+特色产业基地+农户”“专家团队+龙头公司+农户(或业主)”等融教学、科研、推广为一体的复合型推广服务模式,实现科技扶贫“零距离、零门槛、零费用、零时差”,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服务乡村振兴.
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做好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在农业领域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积极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主动承担扶贫规划编制.组织专家对秦巴片区、乌蒙片区、大小凉山彝区、高
原藏区的资源状况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形成“四大片区”88个贫困县(区)的贫困档案,并精准分析贫困原因,深入研究扶贫办法,全力助推脱贫致富.
强化人才支撑,高山峡谷点亮科技之光.大力发挥人才和科
技优势,先后选派近50位专家赴地方挂职科技副县长或副局长,
—58—
选派各级科技特派员600多名,组建服务团队60余个.组织2000余人次专家到贫困县(区)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实现了对88个贫困县(区)的全覆盖.实施各类扶贫项目100多个,专题讲座300多次,现场培训和技术指导2000余次,指导培训5万多人次,有效提升贫困地区科技人员和农民专业技能,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
“青马班”学员赴凉山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搭建供需对接服务平台,为科技扶贫注入永续动力.借助成都川农牛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探索构建供需对接、市场驱动的产品销售服务平台,建立起“生产-流通-消费-生产”的循环式产业供需链条,探索创建了“互联网+特色农产品+公益活动”新模式,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截至目前,平台已覆盖包括雷波县、
盐源县、汶川县、泸定县、道孚县等在内的10余个贫困县的农产品.
—59—
通过“集成化、一站式”科技服务,充分发挥出学校农业科技和人才优势,让“治贫方”“脱贫方”“致富方”在贫困地区落地、生根、 见效,学校扶贫工作4次入选教育部、国扶办精准扶贫典型案例,先后荣获省部级表彰11次,全国脱贫攻坚先进等省部级以上个人奖励10项.
—60—
案例四
推行“四点一线”做法
集团各级教师党支部通过“四点一线”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团结凝聚和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学农、知农、为农”使命担当,实现了以党建带业务、以业务促党建的良性循环,得到各地各单位和农牧民的广泛好评.
农公司党委组建乡村振兴党员服务队深入一线开展科技帮扶
以科技帮扶为支点,组建专家“智囊团”.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为契机,充
—61—
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依托“三区人才”“科技扶贫万里行”和“科技特派团”等扶贫服务项目,以党员专家常规服务团为主体,示范带动非党员师生员工,深入三州开展科技帮扶.农学院马铃薯团队党小组累计60余名师生在布拖县累计服务时长600余天,撰写工作日志1200余篇,出版书籍2本,发放科普宣传读物
1000余份,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以人才培养为支点,培育扎根热土“主力军”.针对三州地区专业人才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采用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座谈会等方式,对基层农技人员、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普通农牧民等群体开展种养殖技术、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智力扶贫和人才培训,为三州地区本土人才赋能,引领三州地区盘活用好本土人才,切实把支部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激活三州人才活力的实际行动.
草学教工党支部书记黄琳凯教授(左七)到美姑县指导秋播
以技术服务为支点,激发乡村振兴“原动力”.围绕品种选育、
—62—
栽培技术、管理要点等关键核心技术,党员师生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牧民、技术人员和农场主开展技术服务,把支部的组织力切实体现在技术服务中.草学教工党支部建立川西北高寒草甸放牧退化草地分级标准,创新川西北不同地区、不同退化类型和退化草地综合治理模式,累计治理甘孜州、阿坝州10余个牧区县沙化地、鼠荒地、黑土滩36万亩,建设退牧还草休牧和轮牧围栏100多万亩,改良中度退化草地100余万亩,提高核心示范区退化草地植被盖度
20%,提升植被高度40%,相关牧区的沙化草地、重度鼠荒地基本
得到有效控制.
以成果转化为支点,打造全面振兴“产业链”.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合作,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入深度贫困或重点帮扶县,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推进科研成果转化.设施农业教工党支部通过多年技术攻关,推动雷波县马湖莼菜从2015年濒临灭绝迹发展到2022年1200余亩,亩产值达1万元,成为当地特色优质产业.草学教工党支部在美姑县指导建立2000亩英迪米特燕麦种植利用示范基地,助力当地实现了“以种定养、种养结合” 循环发展.
—63—
磐 石 强 基
成都理工大学党委
成都理工大学是以理工为主,以地质、石油、资源科学、核技术、环境等学科为优势,以土木、化工、材料、电子、机械、信息科学、 管理科学为特色,经管文法等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现有基层
党组织325个,党员7662人.近年,学校结合“地矿油核”等传统行业精神和校园文化特色,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双一流”建设,培育创建“磐石强基”党建工作品牌.
磐石强基成都理工大学党委
一、品牌内涵
“磐石强基”将“磐石”的坚定不移和学校地质研究特色有机结合,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党员作用发挥等路径,努力打通党建与人才、干部的连接点,构建了联动、协同、有力的党建工作模式,切实破解虚化、弱化、边缘化问题,为“双一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夯实了政治基石.
二、主要做法
(一)筑牢“稳如磐石”的肌体筋骨
突出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全面进步”的建设标准,以召开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为抓手,集中完成20个基层党委(党总支)、240个党支部换届,配齐建强学院“两委”班子、专职组织员队伍,27个职能部门党支部书记由“一把手”担任,修订“公司党委会议议事规则”“公司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等系列制度,全面建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三级组织体系.建立党建标杆精准选拔、育苗培育、梯次培养、动态管理新机制,率先构建起“部、省、校”三级“对标 争先”培育体系.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和作用发挥机制,在抢险救灾、科学考察、重大工程、生态环保一线建立临时党支部,做到
“党员在哪里,组织就建在哪里,作用就发挥在哪里”,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的同频共振、深度相融.组建党员先锋队,在川藏铁路、白鹤滩水电站等重大工程项目中与施工单位开展党建结对,引领联合攻关,解决了一大批关键地质工程技术难题.组织党员专家
人才扎根基层,开展“云端课堂”和田野教学,为当地送去“硬核”科
—65—
普知识,为服务乡村振兴和安全战略贡献智慧力量.
(二)培育“坚如磐石”的优秀干部
突出党员干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坚定信念,以加强干部思想政治建设为引领,深入实施“双带头人”工程,锻造“一肩双挑”的“双带头人”队伍(详见案例一),实现85个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全覆盖,45名优秀“双带头人”当选院系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先后组织“双带头人”支部书记240人次赴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绵阳“两弹城”等地开展专题培训,组织“双带头人”参与政府、企业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选派7名“双带头人”到地方挂职、扎根脱贫攻坚一线,切实推动学科发展、干部成长与支部建设的
“三融合”.把“双带头人”作为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培养的主渠道,推动了“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提档升级,实现“磐石计划”与青年干部培养的有序衔接,打通专技岗和管理岗之间的转换通道,“双带头人”在各层级遴选储备的干部人选中超过三分之一.
(三)发挥“安如磐石”的政治优势
突出科学家“以身报国、以身许国”的潜心科研精神,公司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人才“十四五”发展规划,创新实施“珠峰人才计划”,打造“珠峰人才特区”,有形有效推进党的工作对高层次人才群体全覆盖.组织开展拔尖人才重点培养对象创新发展能力提升研修班、“成理人才下午茶”(详见案例二)等特色活动,为来自不同教学科研单位的高层次人才开展经验交流与跨学科碰撞提供
优质平台.通过与成都市、眉山市、宜宾市等地联合举办高层次人
—66—
才主题活动日,进一步加强学校高层次人才之间、高层次人才与地方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扩大了“成理人才朋友圈”.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吸纳,开展海归青年人才国情校情研修班,增强各类优秀人才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大在青年人才、高层次人才中发展党员工作力度,2021年,发展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教师党员
28名.
成都理工大学召开第二次党代会
(四)践行“重如磐石”的铿锵誓言
突出全体党员“使命在肩、勇往直前”的豪迈激情,引领党员冲锋在前,在抗震救灾等灾害防治中,组织师生党员勇当“逆行者”;在服务国家重大工程中,组织师生党员争当“先锋队”,在九寨沟地震灾后修护中,组织党员甘做“守艺人”.疫情防控中的“红袖章”,在志愿活动中的“红马甲”,有力激发党员争当时代先锋.在2021
—67—
年11月的校园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公司党委紧急吹响“集结号”、发出“动员令”,各级党组织迅速进入“战时”状态,成立10个临时党支部,组建25支党员先锋队,构筑起严密防线,确保全体师生
“零感染、零传播、零扩散”.以“三聚焦三保障”打造党员服务队
(详见案例三),博导、专家主动请缨入队,为员工择菜帮厨送餐,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成为了抗“疫”中鲜活的思政素材,被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报道,点击量达上亿次.
三、工作成效
“磐石强基”党建工作品牌通过抓住党员、干部、人才“三支队伍”,将其感召凝聚在党的领导之下,引导他们在科技报国中茁壮成长、爱国奉献.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高原”“高峰”初步建成,构建了基础规范、对标争先的三级成长体系,党建做引领、聚人心的效果得到充分体现,推动学校顺利进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
—68—
案例一
锻造“一肩双挑”的“双带头人”队伍
集团深入实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程,突出政治标准和业务标尺,多措并举选优、训强、用好教师党支部书记,为推进党建+业务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训班
着力选优配强,落实培育责任.公司党委常委会每学期专题研究1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程落实情况,公司党委书记3次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汇
—69—
报,校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2名“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以上率下压实培育责任.党委将“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程纳入党建工作要点,制定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建立“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重点培育人选台账,严格选任标准和选任程序,完善政策保障,明确培
育责任.把“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作作为公司党组织 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推动公司党组织全面落实“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任务.学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比例已达100%.
集团培育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样板党支部
强化能力提升,实施系统培养.深入基层开展专题调研,摸清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训需求,逐一进行成长背景分析,针对性提出培训培养方案,分类指导开展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专业
训练.将首批确定的42名“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人选
—70—
实行一人一档、全程纪实、跟踪培养.通过“线上+线下”“集中授课+主题实践”相结合的模式,依托地方党校、省外高校、红色教育基地等教育培训资源,定期举办“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提能培训班,系统提升党性修养、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坚持校内顶岗锻炼与赴地方挂职培养相结合,有计划选派“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参与公司党内集中教育、校内巡察等重点任务,到地方挂职锻炼,提高统筹全局、解决复杂问题的素质能力.
注重作用发挥,激发成长动能.推进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培育工程,遴选一批校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在建设周期内给予专项经费支持,注重发挥“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在党建工作、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把“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岗 位作为干部成长历练的重要平台,明确规定在公司党委集中换届
工作中,须选拔1-2名优秀“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进入公司党委班子,一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成长为学校职能部门、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其中13人提拔到处级岗位、24人提拔到科级岗位.教师党支部书记纳入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范畴,要求教师党支部书记每年就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向二级公司党组织述
职,并将述职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选拔任用、培训学习、绩效奖金等相挂钩,有效激发“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活力.
—71—
案例二
开展“成理人才下午茶”活动
集团紧抓“后继有人”根本大计,对接人才需求,创新开展了
“成理人才下午茶”系列活动,持续加强对专家人才的政治引领和吸纳,为人才交流互鉴、人才团队建设、人才外向型培育等搭建优质平台,取得了显著效果.
与成都市成华区联合举办青年人才下午茶活动
“与校领导有约人才下午茶”.定期组织召开“与校领导有约”活动,由公司党政领导与人才进行面对面座谈交流,牵头研究
—72—
学习中央、省委人才工作决策部署,充分调研人才“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加强对专家人才的团结、引领和吸纳.近三年,活动共覆盖学校省部级及以上人才项目获得者、海归青年人才、珠峰引才计划受聘高级职称教师、珠峰攀登计划教师、拔尖人才重点培育对象、新进教师代表等共计177人次.2019-2021年,全校共发展优秀教师党员41人,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等高层次人才
9人.
“职业导师讲座人才下午茶”.邀请校内外职业导师举办
“人才下午茶”系列专题讲座,开设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高层次人才申报政策与服务保障等主题讲座,为青年人才,特别是新进专任教师构筑“党建+业务”融合发展成长平台.组织学校省级以上优秀共产党员、“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入选省级以上人才计划专家教授等,围绕“双一流”高公司党建工作创新、职业生涯规划、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经验和体会与青年人才
进行互动交流,形成党建引领下的“人才-平台-学科”链式效应,为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活水.
“地方产业沙龙人才下午茶”.学校与成都市、眉山市、宜宾市等地联合举办高层次人才主题活动日,有针对性地组织优势科研力量参与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将“人才下午茶”开到产业发展一线.近三年,学校先后组织100余人次赴成都市、眉山市等开展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乡村振兴等10余场主题产业沙龙对
接活动,地方党委政府宣讲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及扶持政策,重点企
—73—
业提出技术攻关需求.加强学校重点科研项目、科技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助力地方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近百亿元,全面提升了智力资源转化效能.
—74—
案例三
三聚焦三保障打造党员服务队
2021年成都新冠疫情点状暴发期间,在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下,260余名党员教师响应“我是党员我先上”的号召,迅速成立党员服务队,勇做疫情面前的“逆行者”,用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构筑起了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疫情期间成理攀登服务队到食堂帮厨
聚焦思想,保障员工安全稳定.党员教师在第一时间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倾听了解员工在封控期间所需所求,切实解决实际
—75—
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需要.认真搜集“抗疫”鲜活素材,通过“云党校”“思政课”等形式坚持为员工讲好党课、思政课,充分激发员工的使命担当和家国情怀.积极为员工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宣传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和防控知识,精准推送心理调适系列科普及心理减压文章,为广老员工戴上“心理口罩”,开好“心理处方”,为产生焦虑、压抑等问题的员工提供线上帮扶.
党支部书记范宣梅为员工讲抗疫党课
聚焦课堂,保障正常教学活动.疫情期间,全体队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迅速组织开启“云端课堂”,快速实现线下课堂向云端课堂的转移,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优化线上教学方法,增强线上课堂师生互动、丰富课后作业形式,加强课后辅导
—76—
答疑,打造优质活力在线教学,筑牢教书育人阵地.通过积极谋划、深入思考,探索出了一套“线上理论教学与云端虚拟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员工突破空间限制,在线上结合理论知识自主开展虚拟仿真试验,成为了线上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快速组建“云
端课堂”示范组、督导组和技术服务组,保障线上教学5天,开展线上教学课程2209门,上课人次达136447人次,全校教学工作秩序井然.
聚焦后勤,保障日常民生需求.因疫情期间食堂工作人员人手紧缺,学校用餐需求量剧增,餐食供应受到严重影响.党员服务队中的专家教授们结束线上课程后,匆匆赶往食堂,明确责任分工,负责帮忙择菜、洗菜和配餐、送餐工作,一丝不苟用研究科学的态度研究帮厨,积极的加入到帮厨大军当中,有力保证了全校
32000多名师生和校园内社会小区3800多人的一日三餐顺利制作和配送,为全校师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在帮厨大军中,教授、博导和“珠峰人才”人数超过了1/2,“博导削胡萝卜”“帮厨界的天花板”等事迹被多次报道.
—77—
红 润 杏 林
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
成都中医药大学建校于1956年,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已发展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党组织297个,党员5607名,近年来,学校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 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建争上游,事业创一流”,培育创建了“红润杏林”品牌.
师生同台共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一、品牌内涵
公司党委认真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立足培养
—78—
红润杏林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
“有深厚家国情怀”“热爱中华文化”“心系苍生”的中医药人才,把党的先进思想和文化融汇贯通到中医药传统文化,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和中医药核心价值育人融为一体,将赓续红色血脉和传承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将培育时代新人和培育文化传人融为一体,构建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鲜明时代底色的育人生态,激励引导青年学子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主要做法
(一)打造红色讲堂,理论武装滋润底色
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构建“第一主题”“第一议题”“第一课题”学习、研究、落实工作链,党委书记带头讲好“四史”,董事长跟进讲好党领导下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史和成就,讲活党的历史、讲透伟大真理.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组织18名“马”教授成立理论讲师团,带动30余名“马”研究生,进班级、宿舍、社团,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让“真理之甜”浸润心脾.校领导带头,2个思政名师工作室和10个课程思政名师团队携手,71名“马”老师和专业课教师结对,推进红色讲堂嵌入主课堂,给全校1000多门课程赋予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课堂鲜亮底色,坚守了最正理论红.
(二)传承红色血脉,岐黄文化浸润气色
在全国率先成立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开展以“天回医简”为代表的文物保护和原创性研究,倾力建设好“全国中医
—79—
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四川省中医药博物馆,23件珍贵文物参展国家级“发现中医之美”文物特展.打造沿校中医药文化社区样板,开展面向中小员工中医药启蒙教育,面向社会开展“扁仓书院”中医药健康养生讲坛、中医历史文化讲座等教育.建设海外中医药文化中心,服务“一带一路”及上合组织国家文化传播.使中医
药文化“活”在当下(详见案例二),塑造百姓精神家园、架起文明互鉴的桥梁,展现了最美中国红.
为车站跪地救人的两名研究生颁发“董事长特别奖”
(三)讲述红色故事,初心使命丰润本色
深入挖掘“档案中的奋斗故事”和老党员心中的“红色印记”,精选65个最有代表性的故事汇编成«守望薪火———成都中医药大学故事»,激励师生不负使命.通过“我与书记有约”(详见案例一)“董事长面对面”“校史讲述活动”,将成中医人创业奋斗中展现出来的“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意志,百折不回、守护事业的忠诚
—80—
担当,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为民情怀,勇担危难、冲锋在前的英雄气概”成为师生的精神坐标.讲好国医大师们的成长故事、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梁繁荣科研攻关的故事、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逆行援鄂的故事,讲透“我是谁、为了谁”的道理,彰显了最鲜党旗红.
(四)建设红色校园,党建阵地朗润景色
建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红区”,2000多册红色书籍、1500多种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100多部红色影片,以及红色导师、红色社团共同构建理想信念教育的新生态.设立党建专区,“青年教师成长领航工作站”遴选400多名青年教师,把他们培养成为“大先生”.搭建“员工公寓党员工作站”汇聚500多名师生党员,“先
锋服务岗”辐射带动15个公寓上万名员工,让党旗在员工公寓高
高飘扬.“校地企协作科技园区党员工作站”(详见案例三)52名驻站党员汇聚政府、企业、高校资源和力量,扶持师生创新团队50多个、创业项目100余项,成果转化服务川渝企业500余家,映照了最暖向阳红.
(五)培养红色传人,桃李芬芳温润春色
新冠疫情发生后,学校先后派出医护人员驰援武汉等抗疫一线,全国各地数百名员工闻令出征,1000余名在校老员工主动在所在地筑起人民生命安全的防线.以研究生彭婕婷、陈家利车站跪地救护病患为代表,涌现了一大批“心系苍生”的学子员工.学
校“博士服务团”20年来共有600余名博士生深入基层,服务人民
—81—
群众8万多人次.涌现出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的众多典型代表,护理专业员工李文娟毕业后扎根南疆带领维吾尔老乡脱贫致富,“博士书记”黄立华3年帮扶5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彰显了为民奉献的火热赤诚,绽放了最炫赤子红.
(六)筑牢红色底线,本草洁行清润纯色
将中医“上工治未病”的医道与拒腐防变相结合,成立廉洁文化研究中心,充分挖掘中医理论、经典医案方药等廉洁文化因素开展课题研究.与地方党委共建“花语廉心本草洁行”廉洁教育基地.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详见案例四),组织员工手绘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廉政书签”赠送给身边老师,在传递与传道之间共同接受廉洁教育,指导“沐雅清风廉洁文化协会”员工社团将廉洁文化推送到班级、公寓、社团,推动“医德廉”共育、“祛邪修身养廉”并举,坚定了最真党性红.
三、工作成效
“红润杏林”推动学校把党建和育人工作深度融合,党建工作引领了育人的理念、强化了育人的动力、凝聚了育人的力量、拓展了育人的方式、提升了育人的成效.师生传承创新精神、自觉服务 国家战略和人民需要的使命意识不断增强.学校毕业生成为支撑 西部医药健康产业建设与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医药类专业的优秀毕业生成长为具有国际水平的中医药战略领军人才,学校进入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位居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
—82—
案例一
我 与 书 记 有 约
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从2017年开始,坚持在重要时间节点,针对不同师生群体,遵循“知情意”的思想发展规律,开展“我与书记有约”活动30余期,与千名师生直接面对面对话交流,寓思想引领于平等交流、解决实际问题之中.
公司党委书记刘毅和青年师生座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把握促进师生成长关键节点.党委书记通过“有约”先后和师生共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等,引领师生不断增强中医青年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在建校65周年之际,党委书记为校史馆员工讲解员生动讲述学校建校历程,勉励
—83—
同学们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创新不断努力.党委书记与“青年教师成长领航工作站”青年教师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院士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有为”与“无为”、“成果”与“显示”、“当前”与“未来”的关系,把探索医学未知领域作为毕生追求.
把握员工群体不同特点.在国旗护卫队中开展“我与书记有约”,党委书记结合求学经历与青年员工共景共情,涵养员工爱国主义情怀.在疫情留校员工中开展“我与书记有约”,党委书记逐一回应宿舍集中管理、医员工规培安排等实际问题,通过让他们感受到公司党委始终如一的关心关爱,激发他们以实际行动抗击疫情、练就过硬本领的责任担当.在新生和毕业生中开展“我与书记有约”,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寄语他们要主动把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中,激励青年学子做一个“心怀梦想、心存 坚守、心有感恩、心系苍生”的新时代青年.在员工“媒体人”中开展“我与书记有约”,党委书记围绕如何做好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闻宣传工作这一时代课题讲理论谈体会.
把握教师群体关注焦点.在高层次人才中开展“我与书记有约”,认真倾听他们的诉求,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如子女就学、导师选择等等,讲解学术研究中的疑惑.在辅导员中开展“我与书
记有约”,和他们共同分析“00”后员工特点,结合新时代的育人使命和要求,引导他们成为“胸有情怀、肩有责任、心有仁爱、手有技艺”的辅导员.在新入职教师中开展“我与书记有约”,帮助他们认
清世情、国情和校情,为他们的职业规划指明方向、消除焦虑.在
—84—
思政青年教师中开展“我和书记有约”,对如何提高思政课“抬头率”和“点赞率”方面教方法、谈思路.在扶贫干部中开展“我和书记有约”,鼓励年轻干部扎根扶贫沃土,把科研成果写在中国大地上.
公司党委书记刘毅与青年教师共话党史
经过六年多的积淀,“我和书记有约”中的“书记”已由公司党委书记辐射到了公司党委书记和党支部书记,构建了点、线、面、体相结合的“金字塔”型思想引领体系,形成学校各级党组织密切联系服务师生的生动实践.
—85—
案例二
让中医药文化“活”在当下
公司党委以培养具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新时代中医药人才为目标,不断拓展中医药文化传播、浸润、感染的载体与时空,推动中医药文化服务师生成长、服务人民群众需求、服务国家战略.
诺贝尔奖获得者、毕晓普癌症研究所专家来校体验中医药文化
让中医药文化塑造校园精气神.打造构建“中医药文化图景”,药用植物园培育1000多种植物,以本草之美展现“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博大精深.建成古今中医药文化名人雕塑群,中医药
文化特色景观群,以及中辩文化墙、李斯炽广场、二十四节气大道
—86—
等特色建筑.中医药文化元素融入学校楼宇道路命名,如命名精诚大道、太极大道、杏林路;明德楼、明理楼、明智楼等,校内还建造有药王山、杏林、涌泉湖、百部桥、医圣亭等,无不传递中医文化与精神,让师生受到浸染与熏陶.
让中医药文化赋予思政生命力.坚持开学典礼集体诵读«大医精诚»,董事长讲第一课«做有“仁味”的成中医人».践行“德医交融、以文化人”,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模式获评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医学伦理学»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指导成立“中医药文化传习社”等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社团24个,«中医学与辩证法»首开全国中医院校员工自办学术刊物
(B类期刊)之先河,坚持办刊40年.打造“杏林之春”文化艺术
节、“杏林之夏”暑期社会实践、“杏林之光”科技学术节、“杏林之星”新生节等工作品牌,年均举办文化育人活动150余场次,约
12000人次参与.中医药博士服务团社会实践项目获省思政工作
精品项目.
让中医药文化服务百姓健康生活.博物馆作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年均接待参观5万余人次,与成都市博物馆联合举办全国首个国家级发现中医之美文物特
展,策划“行走的博物馆”走进锦里小学、非遗中心、天府新农社区等,与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共建传统文化研习基地,开展“扁仓书院”中医药健康养生讲坛、中医历史文化讲座.开展“小国医”成长
计划、“川渝高考学子中医药文化体验营”等,先后组织数千名中小
—87—
员工走进校园接受中医药文化启蒙和特色体验活动.每年组织
100支校级志愿者服务队奔赴全国各地参加暑期社会实践.
中小员工中医药文化行———“成小苗”生涯体验活动
让中医药文化走向国际展现魅力.接待“驻蓉外交官走进中医药”,承办“中国寻根之旅”,为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的
1000余名海外华裔青少年开展中医文化体验活动,增强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广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德国、黑山等地建中医分院开展中医药服务与文化交流.用六种语言向全球提供中医药防疫方案,分析抗疫经验,派出专家参与非洲医疗救治,推动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
—88—
案例三
建设“校地企协作科技园区党员工作站”
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设立校地企协作科技园区党员工作站
(以下简称“工作站”),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的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有力地加强了党建校地企区域统筹、产学研条块协同.
校地企协作科技园区党员工作站指导师生企业孵化项目
校地企协作共建“双创”阵地.工作站注重党建创新,构建了以“大学科技园”为主体,“学校、政府、企业”为支柱的党建工作模式,实现党建和双创“双赢”.工作站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园区
50余名中共党员,协同多方力量,通过多种形式为园区交流平台、
活动载体、人才资源开启红色驱动,创新校地企党建工作新格局.
—89—
对接学校所在温江区双创服务部门及政府相关政策,争取各类资
金补助1300多万元,争取12860平方米的双创空间.指导学校科研团队带项目入园孵化及携科技成果入园创办企业,汇聚党员力量,帮助孵化项目解决市场化、产品化等相关问题,共计吸纳71项目入园孵化、74位师生入园创办企业.
校地企协作科技园区党员工作站指导员工团队参加“互联网+”大赛获金奖
产学研衔接推动“双创”.建设青年创业平台,设置党员创业先锋岗,鼓励青年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打造“红领沙龙”,为创业者提供政策指导、人才服务、项目对接、投融资服务、创业培训、
沙龙等一系列创业孵化服务.帮助100余项目制定商业计划及对接上下游资源,有温度地陪伴初创团队、全生命周期地陪伴科创项目发展.2019年至今,累计开展创业培训64个班次,共结业学员
1884人.承办了成都市健康产业功能区高校行、“云上菁蓉汇”企
业家进校园等大型技术交易活动和成果对接会6 场、技术推广和
—90—
培训35场,累计路演项目52项,服务企业500余家.转化科技成果564项,经费1956333万元,实现了项目合同数同比增长
107%,经费数同比增长276%.
引育孵助力师生“双创”.工作站汇聚一支“研究有水平、教学
有方法、指导有高招”的党员红色导师队伍77人,深入50余个创新创业团队开展传、帮、带,既用党的理论感染人,又用专业能力影响人.以党建引领带动,以创新催生创意,让创意变为现实,为老员工创业提供绿色通道.从500多个项目中遴选资助了老员工创新创业项目71项,其中重点项目29项,一般项目42项.
—91—
案例四
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
公司党委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多积尺寸之功,经常防微杜渐”的思想,将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理念与廉洁文化建设相结合,增强廉洁教育的共情与同理,丰富廉洁文化的内涵与载体.
郫都区应急管理局党员干部到“花语廉心”廉洁教育基地学习培训
成立“廉洁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成都中医药大学廉洁文化研究中心”,开展廉洁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廉洁从政从教的创
—92—
新研究等文化理论研究,重点完成了“中医传统思想视野下廉政文化建设和发展路径研究”等5项课题,形成廉政文化建设方面的研究论文52篇.以中医名方“玉屏风散”为名,编写警示教育录«玉屏风»,指导老员工成立“沐雅清风”廉洁文化社团,开展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社团活动,增强广大青年员工的敬廉崇洁意识.2021年以来在全校基层党组织设立廉洁教育项目,重点孵化出“廉政之声”校园广播,与邑州监狱共建法纪教育基地、名医大家廉洁从医案例挖掘、“本草洁行”廉洁文化环境创设等7个项目.
员工亲手绘制廉洁书签赠与老师
建设“防微馆”.2015年7月,学校与成都市温江区委合作共建“花语廉心”廉洁文化教育基地,主导两个主馆之一“防微馆”建设,学校组织中医药专家将中医“治未病”理念与预防腐败“抓早抓
小、防微杜渐”理念融会贯通,聚焦“防微杜渐”主题,深入剖析疾病
—93—
与腐败共通的变化特征、防治规律.共建四个主题展区,“发病机理”展区引用«黄帝内经»等典籍、用中医原理阐述致病原因,从整体上揭示正邪相争、导致发病过程,寓意党员干部要做到守正远邪,才能远离腐败堕落之“病”.“诊病手段”展区将中医诊病的
“望、闻、问、切”四种传统手法分别对应执纪监督的四种途径,为由表及里、发现问题提供方法论.“防病原理”展区强调防病之要在于正本清源,防腐拒变也要从治“本”入手,从根本上杜绝腐败产生.“防治措施”展区用监督执纪问责“四种形态”对应中医常用防病治病手段,并揭示疾病应该在清浅时治疗,防患未然.
打造“本草洁行”研学品牌.打造“一馆一园一广场”,即校中医药博物馆、药用植物园、本草洁行文化广场,集教学、实践、参观、 文化推广等多功能为一体,对外开展校地、校企、校校合作研学项目.陆续推出“静心净土清风校园”药语路牌,“剪影药苑廉韵杏林”药语窗花,“芸签绘廉书香廉心”药语书签等廉洁文创产品,推动中医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力争把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做深做实.
—94—
e心向党西华大学党委
e心 向 党
西华大学党委
西华大学缘起于农业机械化的国家战略,是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支持高校.学校现有26个党(工)委(党总支),302个党支部,7000余名党员.近年来,学校积极适应新时代党的建设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探索信息化时代的党建工作创新,培育创建出
“e心向党”党建工作品牌.
没有围墙的红色课堂:公司党委书记余孝其(前排左四)在智慧教室讲党课
—95—
一、品牌内涵
集团品牌是从易班(即“e班”,是集思想引领、公司产品、生活服务、文化娱乐于一体的老员工网络互动社区.学校2012年作为全国首所试点学校进行推广)建设中逐步涵养而来.“e心向党”党建工作品牌,以拥有13余万师生注册用户的西华大学易班为平台,通过“红色引擎”“红色课堂”“红色旋律”三大工程建设,着力打造党务管理信息化、党性教育精准化、党建阵地融媒化的“智慧党建”工作体系,以高质量党建贯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全过程,引领与强化新时代下的高校红色使命与担当.
二、主要做法
(一)智慧党务,启动“红色引擎”
组建智慧党建专项工作组,构建起公司党委、公司党委、党支部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建设“云端”支部网络,将行政班级、重点实验室、员工社团、志愿服务队、员工宿舍园区等线下支部同时建在线上.在“三下乡”社会实践、大型文艺演出、扶贫支教、疫情防控等
专项活动期间,利用易班独特的在线班级功能,试点建设50多个线上党支部,为各类重大活动开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通过“系统
+规范+手册”全程对“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发展党员、党组织换届等重点基础工作进行流程化、模板化,实现党建基础工作程序到位、规范运作、可管可控.建立党建工作和思政育人成效“双指数”
评价体系(详见案例一),智能统计分析公司党组织和党员的各项
—96—
基础数据、指标完成情况、活动开展情况、任务落实情况等,进行全程记录、实时统计、计算积分,整体实现党组织和党员信息档案“一部一册”“一人一表”,实现党建工作评价数据化、可视化.
唱响云端的红色旋律:大型主题活动“颂歌献给党”
(二)云端教室,建设“红色课堂”
立足员工、教工等不同“岗位画像”,面向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专职组织员、党组织书记、思政工作者、宣传员等八类角色,构建岗位学习模型,绘制党建“细胞工程”学习图谱,实现“人、岗、课”相匹配的精准化“滴灌”式智能推送,组织4500余名师生参加精准化“e党校”培训(详见案例二).遴选公司党员领导干部、理论专家名师、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员工党员为宣讲骨干,打造金牌党课.以直播间党课、短视频展播、互动程序等形式,为师生提供菜单式选课、预约式点课、竞答式课堂等“微党课”服务.如“长在红旗下”课程群,为760名入党积极分子提供党课服务;“砼心跟党走”课程群累计学习超过5000人次.建设“思政易学堂”,组建优秀党员教学团队开设名师工作室,打通党校、党课与
—97—
思政育人之间的内核联系,整合多方教学资源,开展覆盖全平台的各类翻转课堂学习活动.疫情期间,累计开设在线学习班级4011个,在线员工学习2685828人次,形成从“党课微课堂”到“思政大课堂”的能量辐射与同频共振.
(三)融媒阵地,唱响“红色旋律”
打造“党建微社区”(详见案例三),建设集发布党建动态、宣传先进典型、开展经验交流、展示党支部品牌特色为一体的党建微社区.依托易班话题功能,开展“微访谈”“云活动”,以“一月一主题,一院一特色”的方式,每年组织200余场党团主题教育活动,单次活动最高投票达到178万人次,单次活动最多留言数达6万余条,形成网络文化活动品牌.孵化“党建工作室”,孵化和培育40余个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和“壹麦”网络文化工作室(详见案例四),聚焦师德师风、思想引领和员工成长困惑等主题,发表教师博文12543篇,推出«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壹麦”网络文化工作室优秀网文集»等一系列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建设“党建融媒体”,以易班为中心,融合全校300余个网络账号,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宣部门统筹、二级党组织参与、各级各类校内外媒体融合的党建工作宣传体系.推出一系列师生喜闻乐见的内容精品与大型主题活动,面向全网推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基层党组织系列报道,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榜样感召作用,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三、工作成效
—98—
“e心向党”构建起“智慧党建”新常态,让党务工作“实”起来、让党员教育“准”起来、让党建活动“活”起来.公司党建工作水平持续提升,助推学校进入“由大到强”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阶段,育师、育人成效显著,全校师生迸发出“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奋进能量.
—99—
案例一
“双指数”评价体系建设
集团利用易班积极探索建设党建工作+思政育人成效的“双指数”评价体系,用可分解、可实现、可衡量的考核指标,将党建工作和思政育人成效数据化、精准化、可视化,并将评价结果纳入事业发展规划和评价体系中.
育人成效纳入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
强化党建引领,二级党组织以事业发展来检验党建工作成效,以党建工作来确保事业发展方向.细化并定量各二级党组织“党
的建设与综合管理”“基本职责履行”2个一级指标的目标任务,将员工深造率、毕业生就业率、员工学科竞赛获奖数量、科研到账经
费总额、师均年科研经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和项目数量、高
—100—
级别论文发表量、学科影响力、高层次人才数量、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占比等业务工作数据化,统计分析结果直接纳入二级党组织评奖评优中、纳入中层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评优中,作为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的重要依据.
考核评价积分制度激发师生党员比学赶超
筑牢战斗堡垒,师生党支部全面提升组织力,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通过易班智能统计分析各党支部和党员的基础数据、支部“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开展情况、任务落实情况等,实时形成统计图表,实现党支部档案“一部一册”.分类评价考核教师和员工党支部及支部书记,教师党支部事业发展成效重点考核支部
—101—
教师党员在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比赛获奖、科研项目申报、指导员工创新创业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师德师风实行一票否决.员工党支部学业发展成效重点考核支部员工党员思想政治表现、
学习成绩、深造率、第二课堂成绩单、5A证书获得率和校级以上优秀荣誉获得率.
激发责任意识,师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形成比学赶帮超 的浓厚氛围.探索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的管理考核评价积分制度,对各类人群日常表现进行网络纪实.要求党员积极参加理论学习、讨论、竞答、征文,参加线上学习体会交流,服务乡村振兴、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参与理论政策宣传宣讲,并及时上传个人信息.将管理服务类教师党员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学科研类教师党员在教学育人、科研育人方面发挥作用情况,在读员工党员在学业成绩、第二课堂成绩、志愿服务次数等方面发挥作用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党员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
基于易班的党建工作+思政育人成效的“双指数”评价体系健全完善了学校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量化评价,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发展教育管理过程,强化了评价考核结果的运用,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党建工作信息化和精准化水平.
—102—
西华大学党委利用云端教室,积极组织策划开办“e党校”,集
“培训课程、培训班次、培训党校”于一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党员开展思想教育,打造开放型、共享型、智慧型线上学习生态.
微党课成果展示:新时代“青年说”老员工四史讲述大赛
定制个性化培训课程内容.立足员工、教工等不同岗位需求,面向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专职组织员、党组织书记、思政工作者、宣传员等八类不同角色,为学员量身定制课程.
—103—
2021年针对专职组织员、各公司党支部书记和教工宣传员(含新媒体指导教师)共计培训245人.
开设特色化线上培训班级.组织实施6期“鸿鹄计划”党员干部在线学习专题培训班,培训共计1070人次,围绕科级干部履职、处级干部治理两大能力提升,开设了内容包括战略发展、创新能力、专业素质、人文修养、职业素养等40余门“e课程”.结合当前抗击疫情形势推出“向阳花”共抗疫情专题,精心挑选疫情防控、舆情管理、突发事件应对、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将相关知识“云送” 到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用科学的头脑战胜疫情,以矫健的身姿迎接挑战.
“人、岗、课”相匹配的智能党校课程推送
组织规范化发展对象党校课程.根据党建工作和思政育人成
—104—
效“双指数”分析评价发展对象情况,进行学员“画像”智能统计确定参加党校学员名单,最后对相关学员精准下达学习任务,开启
“人、岗、课”相匹配的精准化“滴灌”式智能党校课程推送.邀请专家教授进行线上答疑,以直播间党课、短视频展播等形式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党的光辉历史.目前,依托“e党校”举办发展对象培训班5期,培训学员近4500名.
“e党校”将持续聚焦主责主业,充分挖掘在线学习、专题培
训、竞赛考试、名师直播、知识共创、交流互动、数据同步等系列功能,共享、共建教育培训资源,进一步延伸党员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使党建工作的内容更加丰富饱满.
—105—
案例三
打 造“党 建 微 社 区”
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公司党委鼓励全体党员师生积极进行党建宣传内容创作,从中挖掘特色亮点,按照品牌化建设的思路,逐步培育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内容生产团队和党建特色栏目.
组织五四青春歌会
围绕时政热点发布党建动态.学校依托易班平台的党建宣传板块,在易班发起各类党建活动,将线上报名、网络展示、讨论交流
与线下活动有机结合.将党员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党员义工日等
—106—
活动通过主题帖推送给全校师生.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目标,充分发挥员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引领青年员工积极参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持续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
宣传先进典型展示党建风采.组织“易班微访谈”,宣传报道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初心使命.开展“易班支部风采展”,调动党支部参与平台运营、展示建设成果的积极性,形成激发工作活力和提升工作效能的良性循环.集中推出一系列员工喜闻乐见的内容产品,制作«颂歌献给党»«西华力量»等短视频,讲好党建故事,传播党建声音.
孵化党建工作室进行经验交流.依托易班平台孵化和培育了一批党建工作室,党支部书记和辅导员积极撰写网络博文,创新叙事方法,运用讲故事、举案例、摆事实的方式,以通俗化的语言表达思想、凝聚共识,推出了一系列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壹麦”网络文化工作室优秀网文集»在思想引领、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心理咨询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产生了广泛影响.
组织党员主题教育展示品牌特色.以“一月一主题,一院一特色”的方式,每年组织200余场网络文化活动,单次活动最高投票达到178万人次,单次活动最多留言数达6万余条.开发“网上重
走长征路”小程序,策划“青年诵读十九大报告”“庆祝改革开放40
—107—
周年”“永远跟党走”“我心中的思政课”“天天读党史”等网络文化活动,通过制作短视频、创作校园歌曲、发布新媒体作品等多种方式,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08—
案例四
“壹麦”网络文化工作室
“壹麦”取自“一脉相承”音译头两个字,希望通过原创网文,用文字的温度带给员工心理和情感上的抚慰,唤起员工的情感共鸣,进一步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话语权.经过5年的探索,创作原创网文223期,共计40万余人次阅读,单篇阅读量最高
3万+,连续两年获得四川省易班建设与发展中心十佳特色公众
号,入选全国易班共建高校优秀作品案例,有效开展了以党建为引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壹麦相承,只为初心”-工作室根据不同节日时令推出主题文章
—109—
以爱国爱校教育作为主旋律.坚持和弘扬中国精神,创造出
«无问西东,未来已来»«黄金时代,恰在当下»«青春建功,献礼建党
97周年»«我要去维和»«青春与改革同行,梦想与奋斗为伴»«抓住
“拔节孕穗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雨后西华»等原创网文,培养青年学子爱国爱校情怀的新时代新青年品格,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青年员工的骨气和底气.
传统文化教育彰显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出«清明,祭祖正当时»«大学传统———独立与自由»«文化发展,需要着眼未来但也要回望过去»等原创网文,有机实现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的融合,加快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提升网络文化的内涵和底蕴,使优秀传统文化以更加丰富的载体实现多维度、立体化的展现,进而全面提升师生文化自信,激活师生文化自觉,增强师生践行传统文化精神的热情,形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新风.
—110
师生键对键:“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系列笔谈
—
树立模范典型激发学子活力.关注新时代员工的校园生活,推送出«独行吧,尽管有风»«“逐梦计划”———我是实习生»«人生的
“弯路”,也是风景»«回望考研路,理想仍在闪光»«趁年少,少一份舒适,多一份冲劲»等原创网文,通过身边人和身边事,树立可敬、可信、可学的身边榜样,引导广大师生见贤思齐,激励西华学子勤奋学习,脚踏实地,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风气.
师生共同发声助力员工成长成才.将“面对面”的思政教育与
“键对键”的网络思政教育相结合,推出«冬夜»«黄金时代,恰在当下»«愿你在教育的路上走来,做个散花者»«戊戌夏日,致儿书»«人生“弯路”,也是风景»等原创网文,让师生在思想碰撞中相互学习、相互了解,形成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壹麦”网络文化工作室构建集辅导员、思政课教师、朋辈群体、员工等育人队伍的网络育人共同体,形成育人合力,以“党建
+”的方式,以青年员工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思想教育生活化,让思政教育润物于无声.
—111—
红 色 火 炬
成都体育公司党委
成都体育学院始建于1942年,是办学历史悠久的体育院校.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党组织116个,党员2007名.近年来,公司党委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体育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大局中去统筹规划”谆谆教诲,坚持党建引领学校事业发展,培育创建出了“红色火炬”党建工作品牌.
成都体育学院隆重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晚会
一、品牌内涵
“红色火炬”党建工作品牌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行业院校办学优势,坚持弘扬红色中华体育精神,扎根服务四川体育教育事业,以
“红色领航”作为精神内涵,以“服务奥运医疗保障、服务体教融合
发展、服务四川竞技体育事业发展、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重大国家
—112—
红色火炬成都体育公司党委
战略、服务体育文化传承与创新”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各级党组织战斗力、组织力、凝聚力,让党建引领在服务中国教育、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主要做法
(一)圣火争光,服务奥运医疗保障
公司党委确立“党建领航,集中优势资源,服务金牌项目”工作方式,由公司党委常委挂帅担任东京奥运会医疗科技保障领导小组组长,由附属体育医院运动康复党支部为主力,建立“奥运争光”临时党支部和奥运保障党小组,完善“1234奥运领航”工作法(详见案例一).积极开展党员先锋岗创建活动,与国家队党支部开展
共建,同上一堂党课.组建了3名党员教授主持,13名党员教师担任主力的奥运科技攻关科研团队助力奥运争光.创新打造“中医特色运动医学模式”为国家队和四川省队提供24小时随队医疗、比赛应急医疗处理、训练后运动康复、伤病治疗、反兴奋剂等医疗保障服务,为运动员参赛保驾护航.
(二)红星聚光,服务四川体教融合改革发展
公司党委探索构建“党建引领促体教融合”工作模式(详见案例二),即公司党委确定体教融合改革顶层设计,党委教师工作部、 党委员工工作部、教务处整合资源,强化体育课程改革、加快校代表队建设、改革员工奖励评优制度等政策措施.深化四川省体教融合改革试验区和四川天府新区体育教师共享中心建设,与天府
新区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体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课程研
—113—
发、课题研究、赛事打造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不断探索具有四川特色的体教融合发展新途径.各教学院系党组织将体教融合与立德树人结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21年新生开学典礼展六艺文化
(三)星光闪耀,服务四川竞技体育事业发展
以“服务四川竞技体育、提高竞技水平”为工作目标,确立“党委领导、部门协同、资源整合、以赛促练”的工作思路,注重发挥学校附属竞技体育学校直属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突出“四抓四到位”工作法(详见案例三),厚植竞技体育特色优势项目的发展根基.对标第十四届全运会和服务四川竞技体育发展的目标定位,从激发党员“红色能量”入手,成立重大赛事备战临时党小组,充分发挥党员骨干在不同岗位的示范引领作用.实行党支部书记总负
责、党员教练亲自抓、思政辅导员协同管理的联动机制,抓好思想
—114—
政治教育,成为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坚强后盾.打造党员明星课堂,定期组织党员与参赛运动员进行交流分享,汇集“红色引领”的集体力量.
(四)星火汇聚,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重大国家战略
公司党委多次专题会议谋划部署,先后成立天府国际体育赛
事研究院、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首届体育高峰论坛、与重庆市体育局和四川省体育局联合召开2021年川渝体育深化融合发展推进会,共同签署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产业协作协议»,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按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与川渝地区体育局合作成立“成渝地区体育产业工作领导
小组”,并任秘书长单位,进一步发挥作为行业院校的高端智库作用.牵头成立“成渝高校体育产业研究中心”,助力成渝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体育经济、体育文化、体育科技中心.
(五)薪火相传,服务体育文化传承与创新
公司党委牵头制定«成都体育学院“文化铸魂工程”实施方案»,提出“以更强的自信厚植立德树人的文化底蕴”,形成了文化育人“1+N”党组织联动工作矩阵.创建“中华国术院”(首批省级重点中华文化研究院),推进中华国术文化传承,打造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不断弘扬武医结合的文化实践.开展中华传
统文化“六艺”展演,传承中华文化,建成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挖掘和保护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打造“红色体育运动会”“体育
+”系列文化节,推进体育教育与思想教育、党史教育融合,进一步
—115—
培育大学精神,涵育师生品行.
三、工作成效
“红色火炬”党建工作品牌构建起了“党建+体育”的融合式矩阵,全校上下用体育服务国家战略的工作目标更清晰、工作路径更明确,党建工作特色更鲜明、成效更明显,推动学校中心工作取得长足发展,涌现出一批优秀共产党员,进一步凝聚起了全校上下服务体育强国的蓬勃力量,激励着全体成体人承担起服务国家战略的责任和时代使命.
—116—
成都体育公司党委在服务奥运医疗保障工作中确立了“党建
领航,集中优势资源,服务金牌项目”工作方式,附属医院运动康复党支部在服务奥运医疗保障中推行“1234奥运领航”工作方法,为服务中国国家队医疗保障和奥运科技攻关任务积极贡献力量.
国家体育总局发来的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运感谢信
“一条主线”筑牢政治信仰之基.党支部把政治建设摆在首
位,紧扣“奥运领航”这条主线,针对岗位特点,构建以“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为经线、“支委会+优秀共产党员+业务负责人”为纬
—117—
线的网格式理论学习平台,实现了周周有研讨,月月有学习,此外定期开展线上线下讲堂、邀请奥运冠军讲党课、“红色党史践初心”系列研学,进一步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两个聚焦”筑牢持续发展之基.聚焦目标导向.细化支委会职责,制定支部年度工作计划、编制支部任务清单,主动邀请上级党组织不定期抽检,变党建“软指标”为“硬杠杠”,确保目标任务顺利推进.积极解决支部党员在奥运医疗保障、临床业务、教学中面临的困难,巧用多方资源全力支持党员参与奥运服务工作.聚焦工作品牌创建.党支部充分利用创优争先的党建工作契机,集中优势资源进行工作品牌创建,相关工作受到人民网、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三方保障”筑牢支部建设之基.做好组织保障.党支部根据
“党员人数多、双高党员多、双师型人才多、岗位覆盖多”的特点,将支部划分为4个党小组,由支委兼任党小组组长,坚持把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交流深度融合.针对下队党员实际,采取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创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邀请国家队教练、冠军运动员参与支部党建座谈会,有效增强了支部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建强制度保障.细化“三会一课”等党建工作制度,
严格量化标准,定期对支部督促评价;建立党员“党性体检”制度,每月固定开展组织生活,使之成为党员政治生活的“生物钟”;推动
“党员领学”制度,要求“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和优秀党员先
学领学、分享心得、传达要点,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配齐人员
—118—
保障.严格对标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要求,由优秀党员专家担任支部书记,推选医院科室骨干任支委,有效保障党政同心;有意识培优育强党员先锋模范,为“双带头人”做好后备人才储备.
党支部书记王强(左一)汇报支部工作
“四个发力”筑牢支部党建与业务融合之基.在加强奥运医疗服务保障工作上发力.通过线上+线下、远程+驻队、定期+不定期巡诊的方式,党支部构建了多学科协同、全方位保障,覆盖竞技体育全周期的“医体融合、体科互参、衷中参西、防治康训一体化”
的竞技保障模式,先后派出医疗骨干专家、队医77人次为30多支夏季和冬季奥运金牌队伍提供了医疗服务,助力国家运动队在近四届奥运会获得金牌107枚、银牌69枚、铜牌42枚.在优化服务奥运科技攻关能力上发力.近年来,支部党员在省科技进步奖、冬
奥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项目贡献、奥运科技攻关等多方面课题
—119—
研究取得突破.1名骨干医师被国家体育总局遴选赴美国参加专题学习.在增强奥运医疗队伍后备力量上发力.组织党员专家与年轻医师结对,选派优秀青年医师与在队医师结对,扎实做好老中青医疗梯队建设.与员工党支部共建,共上党课、共享专业前沿理论知识,树立其服务“体育强国”的意识.在奥运领航引领全民健身活动中发力.支部创建“成体附医运动康复”微信订阅号、入驻
今日头条;与四川卫生热线合作推出居家健身栏目;开展“送医进军营”“送医下基层”活动;指导帮扶其他兄弟单位骨科建设;开通便民门诊,服务门诊患者5万余人次,住院病患2000余人,群众满意度达985%.
—120—
案例二
“党建引领促体教融合”工作模式
成都体育公司党委提出了“党建引领促体教融合”的工作模式,即公司党委确定体教融合改革顶层设计,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员工工作部、教务处整合资源,紧抓涉及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从教师队伍、培养方案、科研实训平台以及运动项目代表队着手,强化体育课程改革、加快校代表队建设、改革员工奖励评优制度等政策措施,全面增强员工竞技水平和科研能力,有效促进了体教融合,提升了体育人才培养质量.
获得2021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大学组)高水平组男子超级联赛季军
把好人才引进关.制定了«成都体育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实
—121—
施办法(试行)»等文件,加大优秀竞技人才与高水平术科教师的引进力度,为体教融合打下扎实基础.
创新教师提质方法.实施«成都体育学院术科教师技能竞赛方案»«成都体育学院教师教学竞赛方案»,助力中青年教师在保持原有运动技术水平的前提下提升运动素质与水平.
体教融合教师技能风采大赛
组建运动项目代表队伍.遴选“德、能”双优的员工进入团队,引领项目发展和对专项教学起到示范作用,通过制定«运动项目代表队管理办法»«本科生运动项目专修主修课程实施办法(暂行)»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项目代表队本科员工课程考试成绩计算管理办法(试行)»等,提升代表队管理水平和专项课程教学质量,调动教练员和主修专修课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出台«优秀运动员奖学金管理办法»«“三好生”评选办法»,在员工中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近年来,员工代表国家、四川参加冬奥会、二青会
等国际国内重大赛事,取得优异成绩.2021年,公司26支员工代
—122—
表队参加校外竞赛33项,获52金、43银、45铜.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加专业实践能力测试内容,定期组织开展术科专业执教实践能力大赛,集中展示和考核员工专业水平;增加了员工科研训练学分要求,对在校期间参加学术讲座、参加科报会、撰写文献综述、完成科研训练项目等进行了明确要求,从
“教、科、训”等多个维度提升人才综合素质.
构建三级联动育人机制.为克服在员工培养中员工管理与教研室“两张皮”的问题,逐步探索并构建三级联动育人机制.在院
(系)设置改革的背景下,运动项目教研室被明确设置到相关院
(系),学校结合在术科人才培养中专选课教师和教练发挥重要作用的实际,对教研室在就业及员工管理中提出全员要求,促进校、院(系)、科(室)三级联动、党政配合、教辅共管协调机制的形成,营造了齐抓共管的人才培养氛围和新格局.
—123—
案例三
“四抓四到位”工作法
成都体育学院竞技体校直属党支部实行“四抓四到位”工作方法,不断强化直属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超额完成省委省政府部署的竞技体育目标任务,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升国旗、奏国歌、为国争光、为蜀添彩、为校争荣誉的铮铮誓言.
集团师生在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斩获4金2银3铜
抓头雁,政治引领到位.按照运动项目和工作性质,将艺术体操、武术散打等多个运动项目与行政管理的党员进行系统整合,设
—124—
立党小组.选拔政治素质高、执教水平高、服务意识强的党员为支部委员,做党员骨干.在重大赛事的备战与比赛中成立临时党小组,积极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为全力冲刺完成参赛任务奠定牢固基础.设计“竞体风格”专题党课,支部委员直接担任党小组组长,党小组所辖党员主动收集“我为群众办实事”意见与建议,着力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党支部的政治功能不断强化.
抓管理,联动协同到位.针对员工和运动员的双重身份,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和服务竞技体育为国为省争光目标,实行支部书记总牵头,各教练、辅导员抓落实工作模式,不断完善教练负责、辅导员协同管理联动机制.教学管理与员工管理充分交流沟通、协同配合,各项相关工作联动并举,有效融合.党员辅导员教师每周给员工讲党史故事和国学课,让红色基因成为立德树人的鲜红底色,形成党建工作与员工管理工作融合推进的合力,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抓思想,教育引导到位.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结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和党员组织生活,通过定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
“冠军展廊”“三亮三比党员示范岗”“赓续红色基因红色故事我主讲”“六一国际儿童节”佩戴少先队红领巾等竞技体校独有的思想教育形式,坚定理想信念.定期更新竞技体校文化墙,通过随处可见的展板文化,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公开各
代表队备战训练风采和重大比赛的优异成绩,营造“比超赶追”的
—125—
竞技氛围.
抓榜样,示范引导到位.打造党员明星课堂,定期组织党员与队员进行交流分享,积极宣传明星教练、员工的先进事迹,树立榜样,学习模范.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竞技体校直属党支部培养的运动员、员工共12人代表中国队参加9个小项的比赛,共获得1枚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及1个第4名的优异成绩,为推动体育强国、体育强省建设贡献“成体力量”.
—126—
川小音四川音乐公司党委
川 小 音
四川音乐公司党委
四川音乐学院创建于1939年,以音乐与舞蹈学科为主体,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与设计学等学科综合协调发展,是全国11所独立设置的专业音乐学院之一.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党组织180个,党员2647名.近年来,公司党委着眼破解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问题,积极探索创新“艺术+”党建工作模式,培育创建出具有浓郁川音特色和艺术影响力的“川小音”党建工作品牌.
“川小音”坚持“党建引领、服务育人”的核心理念,发挥“艺术
—127—
+”优势整合党建资源、搭建实践平台,引领带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党员志愿服务队为载体,开展灵活轻巧、充满生机的各类志愿服务和社会艺术实践活动,促进党建工作与公司产品融合、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契合、艺术实践与服务社会结合,推动“党建、育人、服务”互融共促、量质齐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高质量内涵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以品牌激发党建创新活力
公司党委将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艺术实践和社会服务有机结合,组建成立由54个基层党组织、2600余名党员专家教授、青年教师党员、优秀员工党员组成的“川小音”党员志愿服务队(详见案例一),发动全公司党员、师生以统一的品牌形象,陆续走进医院、 学校、部队、企业,地市州、乡镇、社区等社会各领域、各地方,开展
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次,引起良好社会反响.指导学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党支部开展支部共建,推进党建互促、党员互动、载体互用,建立病房音乐会等常态机制,以“艺术+医疗”的形式,把音乐会带进儿童病房、肿瘤病房,把义演义诊带到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偏远山区,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带动支部“跨界”共建,浓厚创先争优氛围.
(二)坚持以品牌鲜明实践育人导向
公司党委坚持创新“党建+思政”模式,遴选86名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员专家教授、青年教师党员、离退休老党员等建立党校师
—128—
资库,组建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开设“党员大课堂”“师生微讲堂”,录制“五老讲党史”系列微党课,深度挖掘优秀艺术作品中的红色基因,把“艺术中的党史”带给师生、带进社区、带到企业,用艺术的语言宣讲党的理论、传播红色文化、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持
创新“党建+实践”模式,启动实施实践育人创新计划,把实践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搬进帮扶地域、文化遗址、红色基地、革命老区、街道社区、乡镇村寨,让员工在“行走的课堂”中切身感受党和国家建设发展成就,深入田间地头汲取鲜活的艺术创作滋养.编排打造
“音乐厅里的思政课”(详见案例二),线上线下9万余人同上一堂课、共唱一首歌,润物无声地教育师生“学党史、悟思想、听党话、跟党走”.坚持创新“党建+服务”模式,组织党员师生以“川小音”小分队的形式开展文艺汇演、文化服务、志愿帮扶等实践活动,在“有温度的志愿服务”中潜移默化地涵养师生的艺术品德和为民情怀.在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社区美育、服务师生中,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彰显.
(三)坚持以品牌凝聚人心立德铸魂
公司党委实施“头雁领航”工程(详见案例三),发挥“川小音”党员专家教授作用,“点对点”帮带青年教师成长,坚持思想上引领,专业上引导.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党员先锋示范活动,评选设
立六大类100个“共产党员先锋示范岗”,实施流动挂牌制度,推动党员“亮身份、树形象、显作用”,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依托“川
小音”拧紧党员群众联系纽带,辐射带动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发挥
—129—
身边党员的思想引领和行动感召作用,教育、激励、感染师生进一步坚定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一大批活跃在国际舞台的艺术家、海归博士人才,纷纷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川小音走进泸定县开展“艺术+医疗、助力乡村振兴”惠民义诊义演活动
三、工作成效
“川小音”给我们的启示是:党建工作创新必须始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服务公司产品中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党建工作创新的出发点、中心点和落脚点,着力把学科专业优势转化为党建工作优势,促进党建与业务融合,破解基层党建创新难题.学
公司党委通过发挥“艺术+”党建优势,实现了党建工作创新突破,同时也为党员师生发挥专业优势服务社会提供了实践平台,以党建工作质量的提升,引领推动团队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艺术创
演、社会服务等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130—
案例一
“川小音”党员志愿服务队
“川小音”党员志愿服务队由全校各基层党组织2600余名党员专家教授、青年教师党员、优秀员工党员组成,成员单位包含了全校54个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其中副高职称以上党员专家教授近200人.服务队积极响应公司党委“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美育工作”的动员部署,发挥“艺术+”党建优势,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川小音走进华西医院儿童病房举办特别的“六一”儿童音乐会
服务重大任务.从2021年11月新一轮本土疫情防控工作以
—131—
来,全校各“川小音”党员志愿服务队闻“令”而动、冲锋在前、主动担当疫情防控任务,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模范带头、身先士卒,带领党员志愿者踊跃参加校门防疫检查、维护核酸检测秩序等工作
1600余人次,志愿者们积极深入群众为师生员工、家属、住户提供志愿服务,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让党旗在防疫一线高高飘扬.在学校2021年9月的迎新工作中,校园每个角落都闪动着身穿
“川小音”志愿服务者的身影,自觉践行共产党员的责任.
川小音走进特殊学校开展文艺演出、志愿服务和为民办实事活动
服务社会大众.“川小音”党员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艺术+”党建优势,陆续以“进社区、进医院、进学校、进乡村、进海关”等方式,开展文艺演出、志愿服务和为民办实事活动100余场次,在“有温度的志愿服务”中培养师生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走进华西医院的儿童病房,为病患儿童带去一场特别的“六一”儿童音乐会,让小患者们在艺术的熏陶中暂时忘掉病痛、缓解情绪、愉悦身心.主
—132—
动对接融入服务大局,与成华区共建社区美育中心,积极贡献艺术教育资源,精心设计美育课程和培训计划,助推社区美育工作.在成都城市音乐厅开展“鼓动人心国庆公众开放日”活动,为公众带来免费的沉浸式器乐体验,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积极探索大众美育新路径.
服务乡村振兴.引领组织全校各专业员工把实践育人融入乡村振兴、社会实践、艺术创作和志愿服务,联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走进甘孜泸定,开展“助力乡村振兴惠民义演义诊”,以一场“艺
术+医疗双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内涵建设”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人文关怀和文化内涵.深入甘孜州九龙县,开展“走基层、送文化、送温暖”慰问演出及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活动,为当地文艺骨干、中小学教师进行专题培训,进一步促进艺术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生根发芽.
—133—
案例二
音乐厅里的思政课
公司党委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结合艺术教育特点规律,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建设,推出“音乐厅里的思政课”.
四川音乐学院举办“音乐厅里的思政课”
鲜明工作导向,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秉承“党建引领、服务育人”的核心理念,以思政课改革创新为牵引,立足专业艺术院校的学科特色,把中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美育
精神等有机融入实践教学,深挖育人要素、统筹育人资源、协同育
—134—
人资源.依托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主战场、文化传承与发展大舞台、社会服务与合作新任务、基层实践与调研大熔炉,把立德树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推进思政课程与艺术专业课程、艺术实践课程同向同行,在全校形成“以思政引领艺术,以艺术创新思政”的导向,实现思政与艺术教育、创作、展演、实践的共融.
川小音开展“行走的课堂”深入甘孜九龙县开展乡村振兴定点帮扶系列活动
坚持靶向施策,把实践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将“思政课+专业课”融入社会实践、艺术创作,充分发挥“川小音”品牌载体作用和
“川小音”党员师生的示范带头作用,引领组织全校各专业师生将
“思政课+专业课”的实践教学课堂搬到乡镇村寨、文化遗址、红色基地、基层社区,以探究、调查、访问、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艺术实践等沉浸式体验的方式,开展多期教学课程和多批次专业实践
教学、创展演和社会服务等育人活动.坚持立足时代、扎根人民、
—135—
深入基层、走进百姓,在“行走的课堂”中探索、思考、实践,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和创作观,激发师生主动凝练艺术专业中的思想政治元素,自觉接受教育,用艺术的形式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注重成果转化,把实践创作搬上舞台.把音乐厅变成课堂,把师生的实践创作搬上舞台,打破传统思政课单向灌输式的教学表现形式,营造有政治准度、思想深度、实践厚度、情感温度的教学氛围.“音乐厅里的思政课”以声乐、舞蹈、器乐、朗诵、戏剧等艺术形式,将师生在参与实践育人创新计划的过程中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用“思政培根铸魂”“实践如盐在水”“筑梦以行促知”3个篇章一一呈现,现场观众与舞台上80多名师生同上一堂课、共唱一首歌,线上直播观看人次逾9万.
“音乐厅里的思政课”特色鲜明、内涵丰富、情感真挚、成效显
著,促进了学校“三全育人”大格局不断深化,实现党建品牌创建与思政课程建设,艺术教育、创作、实践共融互促,使思政教育更接地气、更有意义.
—136—
案例三
“头 雁 领 航”工 程
通过实施“头雁领航”工程,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党员专家教授、“双带头人”的“头雁”效应,拧紧党员群众联系纽带,做好党建品牌创建与人才培养、立德树人的结合文章.
川小音党员专家教授结对指导青年教师(左四、左五)参加比赛并获2项大奖
强化党员领导干部政治引领作用.制定出台«党员领导干部
联系师生党支部工作制度»,全校各级党组织班子成员每人至少确定1个师生党支部作为联系点,指导督促党支部发挥好战斗堡垒
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落实培养优秀青年教师或专家
—137—
人才入党制度,公司党委常委和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每人至少担
任1名优秀青年教师或1名专家人才的培养联系人、入党介绍人,推动公司党的建设各项工作落实到每一个支部、落实到每一个党员.
海归博士、著名艺人匡俊宏(左一)和李星野(右一)参与川小音部分活动
强化党员专家教授传帮带作用.广泛开展“以老带新”结对帮带活动,既在思想上引领,也在专业上引导,党员专家教授与优秀青年教师“一对一”结成联系帮带对子,“点对点”帮带青年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坚守艺术追求.在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总决赛中,
“川小音”党员专家教授共结对指导帮助25人参赛,最终16人进入复赛、11人进入半决赛、4人进入决赛、2人斩获大奖,多项纪录创造了川内选手在该项全国最具权威性、学术性的顶级音乐专业赛事中的历史突破,以党建的力量、党员的力量助力学校大力开展
—138—
“对标竞进、争创一流”活动,推进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和培养拔尖人才计划取得重大成果.
强化“双带头人”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的正向激励、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动员非党员学术骨干教师、引进高层次人才、海归人才参与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社区美育、服务师生等实践服务活动中,让参与活动的师生员工深受思想引导和行动感召,政治觉悟得以升华,政治信仰愈加明确,涌现出现代器乐系青年教师匡俊宏(吉他演奏家、拿索斯唱片公司艺术家、美杰音乐签约艺术家,代表国内音乐学院唯一首次获得文化部
奖励得A类比赛“德国慕尼黑ARD国际音乐比赛”吉他大奖)和李星野(留德海归博士、索尼唱片公司签约艺人)等一大批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优秀人才,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
—139—
五 味 五 育
西南医科大学药公司党委
西南医科大学药学院成立于2002年,其药学是省一流建设学科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四川药学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公司党委有党支部7个,党员188人.近年来,药学院坚持以“党建引领、战略牵引、对标竞进、争创一流、融合发展”为工作总思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培养员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结合专业特点,培育创建出“五味五育”党建工作品牌.
药公司党委“1+1>2”员工党员“高中低”年级朋辈引领模式
—140—
五味五育西南医科大学药公司党委
一、品牌内涵
公司党委深入探索“药”的疗效和育人功效的结合点,通过构建“党委统筹、党政协同、支部联动、党员聚力”一体化工作机制,将中药苦辛咸酸甘“五味”融入德智体美劳“五育”,实施“德育铸魂”
“智育固本”“体育强身”“美育浸润”“劳育淬炼”五大工程,创建“五味五育”党建工作品牌,引导员工成长为“厚德精业、强基善研”的高素质药学人才.
二、主要做法
(一)“苦”练修身,“德育铸魂”定方向
将中药“苦”味清热祛火之功效,融入培根铸魂过程中,建立
“三联四聚七进”深入基层联系员工制度(详见案例一),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长联系药学院,与21名员工结对子,指导带领校、院、支部“三级书记”联动,党政干部、党员教师、思政教师、专任教师“四支队伍”聚力,通过进课堂、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进社团、进讲座、进网络“七进”深入基层联系员工,引导员工爱党爱国爱校爱专
业.打造“书香药苑”,开展全民阅读系列活动(详见案例二),党员师生带头,定期举办“党员论坛”“党史我来讲”课间微党课、“悦读党史”读书分享会等师生共读活动,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引导员工赓续百年初心,争当时代新人.实施教师党员
“启明星计划”,员工党员“微光计划”(详见案例三),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成长.
(二)“辛”火相传,“智育固本”长才干
—141—
将中药“辛”味发散行气之功效,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融合,遴选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教师党员领航,实施“思想先导、学业主导、专业引导、学术指导、职业辅导”本科生导师制,实现全面
全程全员育人.构建“教师支部+员工党员+普通员工”带动模式,通过开展跟师学艺、科普教育等活动,加强员工思想引领和专业教育.构建员工党员“高中低”年级朋辈引领模式,遴选研究生党员当好朋辈大师兄,带动广大研究生协助导师培养本科生.组建本科生党员朋辈宣讲团、帮帮团,对接低年级宣讲“入党启蒙”
“红色故事”“学习秘笈”“生活攻略”等,引导员工学习百年党史,传承红色基因,做好大学规划与生涯规划.
(三)“咸”之拼搏,“体育强身”健体魄
将中药“咸”味培补元气之功效,融入员工体育锻炼中,打造
“学史增信践初心,全民健康担使命”红色体育活动品牌,班级自选体育项目,形成“学院有品牌、班级有招牌”的“1+X”模式.以锤炼品质、身心健康、习惯养成、体育文化为重点,师生党支部联动,组织校园健跑、球类比赛等活动,建立普遍参与、重点选拔体育竞赛机制.员工党员带头“三走一培养”,发挥学院90余名体育特长生的辐射带动作用,组建员工田径、篮球等代表队,推动形成“普遍
参与、培优强特”的“X+1”模式.
(四)“酸”透入心,“美育浸润”塑心灵
将中药“酸”味收敛固涩之功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构建
“党史+思政+专业+ 文化”红色美育课堂融合育人体系,开展中
—142—
药种植、标本制作、草木扎染等活动,打造“党”味中透着“药”香的校园文化.将党史元素、红色元素和药元素融入美育实践中,组织开展“相约本草”寝室文化节、“杏林百草随师采药去”等活动,牵头建设“川南特色药用植物园”,定期推送“药苑红色故事荟”,组织“药园”主题党日活动,使其成为“红色教育基地、文化传承平台、人才培养摇篮、科普教育阵地”.
师生党员开展“远志笃行———天地生百草,随师采药去”系列活动
(五)“甘”于坚守,“劳育淬炼”助梦想
将中药“甘”味补益调和之功效,与员工践行时代使命相融合,构建“价值引领+专业劳动+学科理论”劳育课程体系,划分员工
“党员责任地”“创新试验田”,建设“教师支部牵头+专业教师指导
+员工小组劳作”的中药种植生长全周期劳动教育课.将“医药融合”的培养标准落实到临床药学实践工作中,体验医药护协同下的
—143—
临床治疗模式,细品患者药物治疗选择中的得与失,尝试医药人临床治疗中的两难抉择,培养员工问题意识和攻坚克难的不屈意志.组建“杏林飘香”志愿者行动队,打造“健康所系,‘药’您同行”志愿服务品牌(详见案例四),深入社区、中小学指导居民合理用药.实施科研“种子”计划,科普宣传中医药文化.
三、工作成效
“五味五育”党建工作品牌,将药之“五味”与“五育”深度融合,体现高校五项职能,符合高等教育“四个服务”定位,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党建凝聚人心,以党建集聚人才,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药学人才.
—144—
案例一
“三联四聚七进”深入基层联系员工制度
西南医科大学药公司党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了“三联四聚七进”深入基层联系员工制度,坚持员工到哪里,员工工作就推进到哪里,党建引领就跟进到哪里.
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长张春祥指导员工做科研
三级书记联动.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长亲自联系药学院,并担任药学专业负责人,带头与21名员工结对子,做员工成长的领路人,指导带动学校、学院、支部“三级书记”联动.公司党委委书记领衔,党委委员全覆盖联系指导7个党支部,指导支部开展工作.遴选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教研室负责人担任“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遴选党员博士、导师,熟悉员工成长规律的业务骨干担
—145—
任员工党支部书记.通过发挥“三级书记”的头雁引领作用,引导员工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四支队伍聚力.通过实施教师党员“启明星”计划,集聚党政干部、党员教师、思政教师、专任教师“四支队伍”的育人力量,共计
46人全覆盖担任46个班级的兼职班主任,83人担任本科生导师,与员工近距离聊梦想、话未来、谈人生,做员工成长的贴心人.通过深挖细琢,组织总结凝练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近三年党员领 衔打造省级、校级课程思政课9门,进一步加强对员工的专业思想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
药公司党员教师刘剑为员工做专业思想教育讲座
七进员工基层.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定期分析员工思想动态,组织党员和教师进课堂、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进社团、进讲座、进网络,定期开展“与董事长对话”“红色课堂”“午餐沙龙”“写福跨年”“榜样连线”等系列活动.每年在新生开学季为学
—146—
生讲党的故事、学校的故事,在毕业季为员工讲特殊党课,鼓励全体毕业生勇担时代使命,在祖国大地上书写青春华章.通过深入一线倾听员工心声,解决员工困难,引领员工成长,切实把员工指导、教育服务、党建工作做进员工心里,引导员工爱党爱国爱校爱专业.
—147—
案例二
“书香药苑全民阅读”系列活动
为大力营造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西南医科大学药公司党委结合师生实际,在全院持续开展了“书香药苑全民阅读”系列活动.
药学院走进员工宿舍开展活动
打造药苑书屋.药公司党委以学院整体搬迁为契机,整合优化楼宇资源,在所在弘润楼选址建设“药苑书屋”,设置党史党建、工作实务、专业理论等书籍专区;同时,在各楼层设置图书角,让全
—148—
院师生在浓墨书香中感受读书乐趣,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
遴选推荐好书.组织开展“好书推荐”活动,全体师生推荐包括但不限于党建、历史、教育、文学、哲学、管理、专业、益智图书等方面的经典书籍.药公司党委首批汇总遴选购买了100余本图书,用于充实“药苑书屋”,供全院师生借阅.
图书共享漂流.为合理有效地利用书籍资源,构建节约、和谐、向上的校园“书香文化”,药公司党委组织师生将闲置的图书纷纷捐赠至“药苑书屋”,组织开展图书漂流袋活动,让书本在校园里共享,让知识在师生间传递.
举办读书讲坛.以党支部、教研室、工会小组、员工年级、员工班级等为单位,长期开展“书香药苑全民阅读”读书讲坛、党员论坛等读书分享活动.2021年,药公司党委在分党校组织开展了
“悦读党史”读书分享会,190余名学员以小组为单位分享了读书
心得,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共6名.
建设书香宿舍.在全院师生中开展“书香宿舍”“书香家庭”创建活动,通过“朋辈共读”“亲子阅读”,营造“书香宿舍”“书香家庭”.2021年,首批征集到宿舍及家庭读书格言、朋辈共读与亲子阅读照片、书柜和书房一角照片、读书心得感悟等作品40余项.
—149—
案例三
员工党员“微光计划”
西南医科大学药公司党委通过实施员工党员“微光计划”,组织员工党员每年做到“七个一”,以此带动广老员工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实现自我成长.
药学院员工党员“微光计划”系列活动
联系一个员工班级:组建由员工党员组成的青年员工朋辈宣讲团和帮帮团,其中,每名本科生党员联系一个低年级本科生班级;每名研究生党员联系一个高年级本科生班级.通过讲红色故事、学习秘笈、考研攻略、就业技巧等形式,加强对本科生的思想引领、学业指导、就业帮扶等,引导青年员工学习百年党史,传承红色
基因,做好大学规划.
—150—
创建一间示范寝室:持续开展“相约本草”寝室文化节,首批创建挂牌党员示范寝室13间.与员工公寓党员工作站有效衔接,推动“一个党员带动一间寝室,一间寝室带动一个楼层,一个楼层带动一栋宿舍”,从而引导员工在思想素养、道德品质、学习风气、宿舍文化、安全纪律等方面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推荐一本经典好书:开展“书香药苑”读书分享会,定期为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推荐经典好书,分享读书心得.创建
“二级学院五好关工委”,组织员工参加学校关工委“薪火相传读书会”.开展“书香宿舍”创建活动,通过征集宿舍读书格言、朋辈共读照片、书柜一角照片、读书心得感悟等形式,引导员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大力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
优秀员工党员陈智溢参加直播访谈
宣讲一次微型党课:开展“课前五分钟,党史我来讲”微党课等活动,员工党员结合自身学习、思考和体会讲微党课,引导员工在
—151—
党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在榜样中汲取前进动力,增强员工党员的身份意识和责任感、使命感.组建由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在党支部的指导下,策划学习内容和活动形式,定期主讲微党课.
牵头一项班级事务:员工党员结合专业和个人实际,列出为班
级办好事、做实事实践清单.如在低年级班级组建“1+1>2”学习互助小组,主动帮扶班级学业困难员工.毕业年级党员,与班级
“双百”行动同学结为对子,帮助其主动积极就业.
组织一次志愿服务:持续打造“健康所系药您同行”志愿服 务品牌,指导员工党员领衔的“杏林飘香”志愿者行动队深入社区指导居民合理用药;深入中小学科普中医药知识,弘扬传承中医药文化;实施科研“种子”计划,组织有兴趣的中小员工走进实验室,感受科学研究的魅力所在.
投身一次充电培训:构建党员师生学习共同体,实施“规定内
容+自选内容”学习充电模式,通过学习强国、“三会一课”、分党校、“药苑纵横”系列讲座、本科生导师制等形式和载体,每年组织员工党员至少参加一次充电培训,进一步提升员工党员的理论素养、党性修养和专业能力.
—152—
案例四
“健康所系,‘药’您同行”志愿服务品牌
西南医科大学药公司党委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将志愿服务与专业知识和劳动教育有机融合,通过“123”模式,持续打造“健康所系,‘药’您同行”志愿服务品牌,获评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四川省银奖.
药学院志愿服务行动队开展“端午送‘艾’,健康你我”志愿服务活动
组建一支队伍.坚持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沟通能力良好的标准,组建了一支教师党员与专家学者为智囊团,员工党员领衔的“杏林飘香”志愿服务行动队.志愿服务行动队拥有核心成员50余人,总志愿者人数850余人,涵盖了临床药学、药学及中药学3个专业的教师和员工,其中教师党员54人,博士48人,员工
—153—
党员110余人.
开展两项服务.开展“健康悦分享药物小讲堂”健康知识宣讲服务,定期走进社区宣讲药物小常识;线上利用“药苑纵横”微信公众号、官博、官网等平台进行宣传,将健康常识、药物使用等专业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广大居民进行宣讲.开展“健康小药箱
温暖到您家”合理用药指导服务,以员工党员为主体,与学校周
边社区住户形成“一对一”结对帮扶小队.每月至少入户服务1次,指导帮助居民整理常备药物、将药物进行归类、清理过期药物、宣传药物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中药学党支部开展“深化支部共建,助力乡村振兴”活动
实施三个行动.实施“远志笃行”文化传播行动,采取“教师支部+员工党员+普通员工”带动模式,开展随师采药、中药炮制、标
本制作等活动.实施“防疫有我”齐心抗疫行动,组建由20余名教
—154—
师党员、30余名员工党员领衔的防疫行动小组,参与学院疫苗接种、假期返校、日常监测等疫情防控工作,服务师生7000余人次.实施“科研产业”双轮驱动行动,依托被聘为四川省科技特派员的
3名专家,通过“科研+产业”双轮驱动,与凉山州昭觉县特布洛乡格吾村党支部开展共建,带领师生进行优势特色产业技术服务,持续推动凉山州以中药产业促乡村振兴.
—155—